【贵大奋进新征程·千字谈】经济学院 支援: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活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12-09浏览次数:38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起到了“举旗定向”的作用。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为人类生存、生活和生产提供各种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符合当今世界保护地球环境、应对环境问题的潮流,是驱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向远景目标、面向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绿色发展成为全社会共识。“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到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着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我国在新发展阶段寻求包容性增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告诫:“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需要不断提高人类认识水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认识自然规律、科学地利用和改造自然,才能逐步形成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符合中国具体实际,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一致,与“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一致。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离不开正确处理“四对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注重处理好四对关系——发展和减排的关系、整体和局部的关系、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世界各国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难题,目前开放经济下的“环境壁垒”“碳壁垒”,让绿色经济上升到了关乎世界经济的高度,实现经济发展绿色转型,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势在必行。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伴随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绿色化转型也进入到新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在政府、技术、产业等角度,不断破解经济发展绿色转型中的问题,既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又推动高质量发展。由于我国各地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存在着较大差异,不同地区“齐步走”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尚不现实。应该全国统筹,各尽所能,形成合力,实施差异化战略,将各区域自身绿色发展路径融入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中,不搞“一刀切”。这也与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相符合。

在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过程中,要兼顾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两个方面。既要着眼于未来、考虑长远、兼顾当下,又要把短板补齐、加强弱项,解决核心问题。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长远目标具有内在一致性,但两者的短期目标又存在阶段性矛盾,短期激进的环保工作可能导致经济发展放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统筹谋划,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确保群众正常生活。”以此为指导,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要分阶段实施推进,树立好短期目标,分清任务的轻重缓急,科学规划、系统制定分步走战略;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协同配合作用,充分发挥政府积极主动性的同时,也充分激发市场有效性,实现生态资源的有效配置,如构建排污交易制度、碳排放交易制度、绿色金融等,不断优化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做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有机结合,激发市场活力,提升资源、环境、经济效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之一。我们要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体系,把自然和生态当成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地把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我们的一举一动,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作者系贵州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

编辑:张蝉 韩晓梅

责编:张亚军

编审: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