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抓党建笔谈】农学院 杨刚:党建引领育人才 科技创新助振兴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12-02浏览次数:29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人才、资金、产业是关键,其中人才是核心。贵州大学农学院党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嘱托,充分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把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方向进一步聚焦到促进贵州省乡村振兴战略上来,积极探索党建促工作新方法,培养新农科人才,结合学科自身优势,创新科学技术,助力全省乡村振兴。

农学院党委赴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活动

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提升新农科人才培养质量。农学院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农学院“开物育人、研究学术、为民稼穑,追求卓越”的治学精神,着力构建“尚德崇学,稼穑厚生”思政工作体系,创新方式方法,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提高学院各专业内涵建设,培养具有“一懂两爱”“三农”情怀的高素质农科人才。

结合贵州省人才强省战略,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农学院将结合贵州省人才强省战略,积极做好高层次人才引培工作,在现有两位国家级人才基础上,继续做好国家级人才的引培工作,培养领军人才、学术带头人、青年杰出人才和骨干教师,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学院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汇聚更强人才力量,助推学院高质量发展。

补齐学科专业建设短板,提高科研产出,提升新农科人才培养平台。农学院将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中,认真感悟思想伟力,汲取真理力量,坚持实干兴邦,做好学科专业建设,汇聚全校涉农学科力量,积极申报农业专业博士点、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博士点、园艺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作物学博士后工作站,申报智慧农业专业,不断补齐学院学科专业建设短板,不断提高科研产出,不断提升人才培养平台。

农学院党委“十百千”行动服务乡村振兴出征仪式

整合农科力量优势,做好产业示范,助推全省乡村振兴开新局。农学院将继续聚焦贵州粮食安全和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科技需求,整合农科力量优势,开展从种质保存、品种选育、绿色高效栽培、采后贮藏保鲜与冷链物流、精深加工到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全产业链理论与技术瓶颈攻关,提供全产业链技术支撑。做好产业示范点工作,融合学院、政府、龙头企业力量,以产业振兴为引领,以人才振兴为关键,筛选建设一批具有良好示范效应的校地合作“乡村振兴”示范点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示范点,全力以赴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近年来,农学院党委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鼓励更多年轻教师、专家学者深入基层,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由“首席专家+骨干教师+博(硕)士研究生+乡土人才”共同组建的“专家小院”应运而生。由党委班子成员、党支部书记领衔组建起核桃、猕猴桃、中药材、蔬菜等产业专家团队,实现专家和小院,小院和政府、企业、农户紧密联结,在助推地方产业发展的同时培养乡土人才和校内科技人才。因成绩突出,农学院党委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2个团队荣获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1名教师获全国先进工作者,1名教师获贵州年份英雄十大人物,5名教师被评为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

贵州大学农学院党委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农学院以党建为引领,各项工作再创佳绩,新增植物保护、农学和园艺3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新建贵州大学石斛研究院、食用菌研究院、蔬菜研究院、水稻研究院、酒用原料产业发展研究院5个特色产业科研平台。近五年获国家基金立项86项,发表论文1137篇,其中SCI/EI论文315篇,培育高产、优质农作物及果树新品种9个。接下来,农学院将持续推进新农科专业建设,培养新时代农业科技人才,大力实施“党建+专家小院”培养模式和“十百千”技术服务,努力将科技成果和人才优势转化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动能。(作者系贵州大学农学院党委书记)


编辑:张蝉  康梅花

责编:张亚军

编审: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