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责无旁贷。”贵州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黄莉表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黄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力。我们要结合学院实际,不仅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政治学习的内容,同时也要作为专业学习的内容,从中汲取精神的力量,把握理论研究的前沿,更好地融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体系。
加强“四史”学习,“五育”并举,培根铸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带领师生以亲身体会去深刻认识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的里程碑意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思政,传承红色基因,做“有温度”的思政教育。
加强课程思政,切实做到立德树人。以学院90余名教职工为基础,聚合校内外优秀师资,承担1600余名本科生、700余名研究生、130余名留学生和中美留学“121”项目,以及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5个本科专业、2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的工作,引导全院教师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血脉,讲好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和故事;主动承担研究生导师、本科生导师、班主任和兼职辅导员的工作,当好“四个引路人”,争做“四有”好老师。
优化学生培养模式,以人为本,守正创新。通过抓“新文科”“新农科”建设机遇,以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为载体,以学科竞赛、社会实践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以财政“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为代表实现成建制拔尖人才的培养,通过金融“121中美合作实验班”实现成建制的中外双学位人才培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扎根贵州,聚焦国家需求,贴地行走。近年来,学院不断推进理论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多项成果被政府部门采用;围绕农村资源配置、生态经济、绿色治理、粮食安全、特色产业、“双碳”等开展的多项成果,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类)、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费孝通田野调查奖、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经济学科的基础作用,进一步瞄准国家、省委、省政府新的重大战略需求,做好研究,出新成果、出大成果。
“总之,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履行高校职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黄莉说。
原文链接:http://jgz.app.todayguizhou.com//news/news-news_detail-news_id-11515116023016.html
刊发时间:2022年10月28日
一审:韩晓梅
二审:孙芸
三审:杨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