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二十大报告中对青年一代寄予殷切期望。
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他们投身到时代发展的潮流中,把个人发展的“小我”融入民族复兴的“大我”之中,正以砥砺前行之姿,书写青春精彩答卷。
今年是廖银参加工作的第八个年头。作为贵州大学党委宣传部意识形态工作科科长,廖银长期与学生相处,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有一点光就发一点光,有一点热就发一点热”,这也是他一直传递的价值观。
“作为青年教师,我们首先要成为学生的榜样,继而主动融入他们、主动交心交友,充分了解当代年轻人的思想动态,明晰掌握最新话语体系,才有信心和能力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青言青语’,进而愿意接受。”谈及与学生之间的相处,廖银很有心得。
廖银曾连续5年带领学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从红军强渡乌江的余庆,到猴场会议的瓮安,再到黎平会议的黔东南……
贵州大学党委宣传部意识形态工作科科长廖银在廖银看来,学生要想长本事、长才能,除了读万卷书还得行万里路,“三下乡”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2017年8月,我带领贵州大学‘青马工程’实践服务的同学们来到红军强渡乌江的余庆红渡村开展调研实践,采访了许多老党员,其中一位84岁的老爷爷朱家银,一生清廉,不靠子女,不拖累政府,坚定信仰,身体力行诠释‘信仰的味道是甜的、信仰的力量是伟大的’真谛。”
这次见面的时间,不长,却在同学们的心里埋下了红色种子,这是一堂刻骨铭心的党课,大家深受震撼。廖银回忆道,“受到老党员朴素的感情影响,许多同学纷纷申请入党,一封封入党申请书,是对信仰的坚定。”
除了担任意识形态工作科科长,廖银还是“贵州青年讲师团”“贵州大学青年讲师团”、贵州大学辅导员传习社的宣讲员。
2019年8月,他带领宣讲团的同学们到达黔东南州黎平县开展政策宣讲。一番精心准备后,晚上9点,宣讲正式在侗寨铜关村活动室开始,在同学们精彩且接地气的讲述下,掌声频频,即使到了深夜11点,也没有一个村民离开,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一边是青春洋溢、高效传达政策精神的同学,一边是单纯朴实、渴望了解社会发展的村民。
廖银带领学生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看着彼此相处融洽的画面,廖银的心中无比感慨,“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这不就是宣讲团的意义嘛!年轻的学生用青春活力,激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为社会发展助力前行。”
而后,他在与学生们的相处中,都会提到一个观点,“作为青年,要心怀理想,涵养品德,把能力培养好,当有机会展现才能的时候,就一往无前,大显身手。”同时,他也鼓励大家,除了专注学业提升能力,当冬奥会、数博会、生态文明论坛、疫情防控需要志愿者时,都可以积极报名参与,彰显当代青年的担当。
2021年5月,廖银指导贵州大学广播站承办由新华社与喜马拉雅app发起的“悦读新华·我当主播”高校朗读新华社报刊活动,在全国高校广泛开展。贵州大学共有1500余人参与,上传朗读音频作品1690条,在参与活动的140余所高校中排名第一,作品总播放量突破3万,在评比活动中分别荣获“五四力量奖”“五四奋进奖”。
春来寒暑,花开花落花满天。不求桃李天下的廖银用实际行动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学子,而他的学生们又用饱满的热情感染更多的人,他们,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把每一份青春的力量向着民族复兴的梦想汇流,用实际行动创造出无限可能。
而这一切在廖银眼中,正是“青春之花在新时代的奋斗中绚丽绽放”最美瞬间!
原文链接:http://jgz.app.todayguizhou.com/news/news-news_detail-news_id-11515116016473.html
刊发时间:2022年10月19日
一审:韩晓梅
二审:孙 芸
三审:杨 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