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作的报告,不仅全面、翔实、客观地总结了过去五年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更为我们今后面临的新征程、新目标、新任务擘画了一幅宏伟蓝图。总书记的报告高屋建瓴、催人奋进,是举旗定向的伟大政治宣言,我听后备受鼓舞、信心倍增,感到离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加接近。
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作为一名驻村六年的第一书记,十一年前习近平同志视察贵州大学时,我作为班主任(辅导员)带着十几个学生有幸获得习近平同志亲切接见,并当面鼓励“青年,要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要不怕苦、主动找苦吃;要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磨炼意志;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时至今日,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不仅成为我教书育人的标尺准则,更涵养了我的为民情怀,激励着我奋战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最前沿。2017年4月,我响应号召成为贵州大学派驻贞丰县龙场镇对门山村第一书记,这一干已是六年。
六年来,我兼任过龙场镇易地扶贫搬迁宽舍社区工会主席,分管过镇里的产业项目,主抓过县里的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申报创建工作,更是六年如一日地把对门山村作为帮扶主阵地,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系统性地一体推进基层治理、乡风文明和产业发展。
在贵州大学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村民的配合下,我带着村民在对门山村因地制宜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建成5000亩长线茶产业和500亩短平快圣女果产业相互依存的“一叶一果”主导产业体系,带动周边村镇种植白茶、黄金芽1.6万亩,每亩收益1.3万元左右,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我还为对门山村注册并创立了村级“贞兮”品牌茶叶公司,建设了5000多平米的“贞兮茶业”加工厂和蔬菜分拣中心,“贞兮白茶”获批国家食品生产许可SC认证并获评2021年中国茶叶学会名茶评比“四星(银奖)”、第十三届国际名茶评比“金奖”和2022年第十一届“中绿杯”名茶评比“金奖”。
六年来,贵州大学对口帮扶的对门山村产业从无到有、村容从脏到美、治理从无序到井井有条,实现了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超千万、村集体经营性收益超百万、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超万元的“三超大关”。“一叶一果”主导产业体系不仅成为对门山村最惠农利民的产业、最靓丽的名片,更使得对门山村从一个“灌草丛、黄土坡、石旮旯里苞谷窝”二类贫困村蜕变为“国家级文明村”,荣获贵州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民族特色村、法治示范村等十余项省级荣誉,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党的二十大报告内涵丰富,常学常新,报告中概括“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报告不仅立足国内指明今后该怎么做,更是放眼世界,指明曾经外来的马克思主义救了中国、兴了中国、强了中国。今天,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守正创新,以伟大胸怀和格局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责无旁贷;我们,任重道远。每每思考及此,作为一名基层驻村第一书记,我更是倍觉责任重大。在接下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方位开展乡村建设的工作中,我将深入学习领会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的殷殷嘱托,践行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统筹运用好贵州大学的帮扶力量,继续带领村民发展好“一叶一果”的贞兮茶叶和圣女果产业体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村级治理平台和村干部治理能力提升,用奋斗的青春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和本世纪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增光添彩。(作者系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贵州大学派驻贞丰县对门山村第一书记)
编辑:张蝉 何璇
责编:张亚军
编审: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