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贵州大学有这样一群人,按照疫情防控管理要求,化身志愿者,有的在校内,有的在社区,他们不分昼夜战斗在防疫抗疫第一线,以实际行动展现贵大人的责任与担当。
登记员、政策宣传员、核酸引导员,这些都是贵州大学对外合作处正处级组织员付芳每天的身份,“我们志愿者,就是要‘见缝插针’,只要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做。”付芳每天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被橡胶手套闷得发皱发白的双手一遍遍做着重复的工作。
付芳参与疫情防控志愿工作。
凌晨四点,“ 叮咚!叮咚!”的门铃声不断在小区楼道里响起,付芳与社区的其他防疫志愿者正在挨家挨户地通知居民们下楼做核酸。付芳说:“社区有时候是凌晨开始做核酸,但大家已经睡觉了,我们就只能一家一家地去敲门通知,确保不漏一人。”付芳还负责为社区居民宣传防疫政策。她说:“不能到学校的抗疫一线,那么我就要坚守住社区的这一方阵地!我相信在政府的领导下,在大家的团结下,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
凌晨五点,贵州大学资产管理处的何文倩就已经开始穿好防护服,站在核酸检测扫码点,等待居民们下楼做核酸了,“早点做好准备,才能保证现场的居民们能够有序快速地做完核酸。”
何文倩在配合居民扫描核酸检测条形码。
核酸检测工作一结束,何文倩与其他社区志愿者又马不停蹄地分装物资,挨家挨户地给隔离在家的居民们送去。因为社区没有电梯,他们只能靠自己的双手不停地来回搬运物资,几个来回之后,汗水早已浸湿了何文倩防护服下的衣物。晚上何文倩回家换下衣服时,发现自己刚动完手术不久的伤口发炎了,她还是义无反顾地加入到社区的防疫志愿者队伍中,她说:“疫情来得突然,少一个人就是缺一份力量,我作为一名党员要肩负责任,绝对不能退缩。”
天还没亮,材料与冶金学院的教师黄彩娟已经穿上防护服开始参与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工作了。黄彩娟主要负责引导居民们扫核酸检测的条形码以及维护核酸检测现场的秩序。9月4日早上,黄彩娟接到通知,要在中午之前就得把全小区总共750位居民的核酸检测工作完成,“在小区里和在学校不同,小区里面有很多老人和小孩,他们不太会使用手机,我还得帮助他们完成信息注册。当天我们是从早上7:30一直工作到下午2:30,全程没有休息,不能吃东西也不能喝水。”
黄彩娟在指导居民扫码。
因为光线遮挡的原因,黄彩娟只能选择全程站着为大家扫码,查看大家的扫码情况,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天气闷热,黄彩娟每天的防护服下的衣物都是被汗水完全浸湿了的,手上的橡胶手套也完全不透气,尽管工作非常辛苦,黄彩娟依旧坚持,没有一句怨言,她说:“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战胜疫情!”
“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既然学了医我就有一份职责参与到抗疫一线!”贵州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张亚莉说。张亚莉在社区主要是帮助社区的工作人员维护核酸检测现场秩序、帮助居民绑定核酸检测系统信息、运送物资等。为了避免医疗废物的交叉感染,张亚莉还帮助工作人员对医疗废物作分类处理,“之前驰援过遵义,我知道在这种时候非常需要别人的帮助,所以我也力所能及地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陆茂兵是贵州大学安全工程2101班的学生,也是青年突击队核酸检测志愿者中的一员。取码、递码、扫码,陆茂兵需要不断重复这些工作。他还需要时常提醒同学们勿触碰桌面、保持间距。“扫码出错的话多扫几次就好。”“请问你扫出来是几号?”“同学,记得拿条形码交给医生。”因经常重复这些话,陆茂兵总是声音沙哑、防护面罩上布满雾气。
“我们志愿者需要每天早起,早一点做完核酸有利于学校送检以及医生休息。”陆茂兵说。
贵州大学青年突击队合影。
9月17日凌晨4:00,同是青年突击队核酸检测志愿者的罗卿文匆匆洗了一把冷水脸后便早早离开了宿舍,来到西二区核酸检测点。
罗卿文每天至少需要穿着防护服全程站立五小时,当他脱下防护服时,身上的衣服已经完全被汗水浸湿了,甚至可以拧出水来。突如其来的疫情将罗卿文一家人分隔在五个不同的地方,但他们都非常支持罗卿文加入青年突击队,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他说:“家人和朋友的支持让我有了迎难而上的动力,这个过程很辛苦,但是听到同学们一声声‘谢谢’‘辛苦了’,我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音乐学院教师田渝睿参与西湖路街道办事处疫情防控志愿活动、经济学院副教授唐娜发挥专业特长协助居委会做核酸检测及人员统计工作、青年突击队凌晨出发协助校内万名师生进行核酸检测……此刻,校内校外的贵大人正坚守在贵阳的每一个角落,勇敢地交出战胜疫情的一份份“贵大答卷”。
原文链接:
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1134028?d=1348bfb&channel=weixin
刊发时间:2022年9月24日
编辑:高小艳
责编:韩晓梅
编审:孙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