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抗疫贵大人|后勤不“后”,抗疫在"前”!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09-23浏览次数:810

贵大新闻网讯(记者 康瑞)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保障5万多名在校师生生命安全和正常生活,对于贵州大学来说,是一场重大的考验。抗击疫情,贵大必胜!师生闻令而动,奔赴一线。教师、辅导员、后勤工作人员和学生齐心协力,筑牢贵州大学疫情防控的后勤屏障。

吹响“集结号”  合力抓保供

“1360多名后勤人员坚守一线, 每天消杀面积近22万平方米,一日三餐150000余份,要全面保障学校、学生的供水、供电、环境清洁……”贵州大学后勤管理处处长张华如数家珍。在这一个个数据背后,是贵州大学后勤人的辛苦工作和夜以继日的保障服务,更是他们在疫情面前的执着与坚守。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贵州大学后勤管理处按照学校要求,第一时间集结后勤在校职工员工总计1360余名,成立应急保障队伍,明确工作职责,承担起餐饮保障、水电保障、场地布置、物资保障、住宿保障、交通保障、环境消杀等工作,打响了校园保卫战。

贵州大学学生食堂

民以食为天。贵州大学东、西、南三个校区有师生51000多人,做好师生和抗疫人员的生活保障工作需要各方合力。疫情就是命令,保障就是责任。“突发的疫情是对我们的一次重大考验,绝对不允许有一丝半点的马虎,当天,我们就集结了在校职工,全程驻守校园,保持24小时战时状态,坚持后勤上下‘一盘棋’,共同维护学校正常有序运转。”为确保物资供应满足在校师生生活所需,后勤管理处连夜吹响物资保障“集结号”,积极联系各供应渠道,加紧调研采买,补充采购生活类、食品类、防疫类物资。

贵州大学组织后勤职工搬运物资

贵州大学共有8个食堂,每天仅各类蔬菜的消耗量达25000斤。从9月2日到16日,学校通过各种渠道运输进来的蔬菜510000斤,肉类125吨。根据疫情防控相关要求,物资供应商搬运人员禁止进入校园,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学校后勤管理处紧急组织40多名员工对进校物资进行消杀、卸货、转运,然后送到各个食堂,一套流程下来就是十几个小时。由于货物大多是晚上配送,有的时候从晚上八点多开始消杀,运到食堂已经是凌晨。

“我们每天要通过100多个电话从昆明、安顺等地采购生活物资,每天采购的物资量将近40吨 ,到了学校后,搬运队从晚上搬到天亮,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搬运人员需穿着防护服进行搬运。” 贵州大学后勤人员何洋告诉记者,在消杀处设置十几顶蓝帐篷,还有长椅拼成的床,简单的铺盖,就是我们搬运值班人员的“家”了。随时搬,随时运,在疫情面前,没有正常作息可言。“现在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后勤人克服了保障物资无法直接入校、搬运工紧缺、无固定休息场所等重重困难,全力保障在校人员正常生活,积极开展疫情防控系列工作,只为早日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张华说。

舍小家为大家   营造安全之“家”

除了重点做好全校的餐饮保障工作,后勤管理处还要重点负责全校各个场所的全面消杀工作和核酸检测的场地安排布置工作。从9月1号到17号,贵州大学的东校区、西校区和南校区的消杀总面积达370万平方米,相当于520多个足球场的面积,使用消毒液2160公斤。每一次的消杀,都是贵州大学消杀人员,身着防护服,身背着30多斤的脉冲喷雾机,一个角落一个角落,一层楼一层楼的进行消杀,消杀工作未过半,消杀人员的全身早已湿透。

贵州大学后勤工作人员进行消杀作业

负责东校区和南校区消杀工作的后勤管理人员王江银,从静默管理的第一天,就投入了全校大消杀的工作中。“ 我们每一天都要对学校的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实验室等公共场所进行常规消杀,做到不留死角,除了常规消杀外,为保障核酸检测场所的安全,有时我们凌晨4点就要赶到检测地点,对核酸检测场所进行大范围的消杀。” 王江银说,每一次消杀都要认真对待,每一次消杀都是希望同学们早日回到明亮、安全的教室里上课、学习。

贵州大学后勤工作人员凌晨在核酸检测场所进行消杀作业

和消杀工作队队员一样的还有医疗物资运送组的队员,他们的工作是在场地消杀结束后,每天凌晨四点左右从校医院将核酸检测物资运送到各个检测点,保证全校5万多师生的核酸检测工作的正常运转。后勤管理人员钱英每天都要重复这个工作,凌晨3点半从办公室出发,到校医院收集物资,然后辗转东、西校区的4个检测点。和其他工作队队员不一样的是,钱英和她爱人都因为工作需要,一个驻守在贵大,一个驻守在贵阳信息科技学院,家里的2个11岁的双胞胎儿子留在家里,每天只能自己做饭和上网课。“孩子还小,心里肯定是非常担心的,但面对学校这么多的学生,想想都是孩子,都需要照顾,也就释然了,只是希望疫情早点过去,然后回家好好陪陪孩子。”钱英红着眼圈告诉记者。

以校为家,连续奋战。贵大后勤人以高度的责任感,强有力的凝聚力、战斗力,为学校抗疫保卫战筑牢筑实了一道坚实的屏障。

编辑:覃驿然

责编:张蝉

编审:李秋蓉 张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