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新闻客户端:贵阳战疫︱后勤不“后” 抗疫在“前”!贵州大学筑牢校园抗疫屏障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09-21浏览次数:100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确保5万多名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和正常生活,对贵州大学来说是一场重大的考验。贵大师生积极响应号召,投身抗疫一线。他们是教师,是辅导员,是后勤工作人员,是学生……他们在这一刻,筑牢守护贵大的抗疫屏障。

合力抓保供

“1360多名后勤人员坚守一线,每天消杀面积近22万平方米,一日三餐15万余份,要全面保障学校、学生的供水、供电、环境清洁……”贵州大学后勤管理处处长张华介绍这几天疫情防控过程中的每一项工作。一项项数据的背后,是贵大后勤人员的辛苦工作和夜以继日的保障服务,更是他们在疫情面前的执着与坚守。

贵阳市本轮疫情发生后,贵州大学后勤管理处迅即响应,第一时间集结后勤在校职工员工总计1360多名,成立应急保障队伍,明确工作职责,承担起餐饮保障、水电保障、场地布置、物资保障、住宿保障、交通保障、环境消杀等工作,全力守护校园安全。

民以食为天。贵州大学封控在东、西、南三个校区的学生和老师共有51000多人,后勤保障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突发的疫情是对我们的一次重大考验,绝对不允许有一丝半点的马虎,学校迅速集结了在校职工全程驻守校园,保持24小时在线的工作状态,坚持后勤上下‘一盘棋’,共同维护学校正常有序运转。”张华说。

1.jpg贵州大学学生食堂

为确保物资供应满足在校师生生活所需,后勤管理处连夜联系各供应渠道,加紧调研采买,补充采购生活类、食品类、防疫类物资。

贵州大学全校共有8个食堂,每天仅各类蔬菜的消耗量就达25000斤。从9月2日到16日,学校通过各种渠道运输进来的蔬菜达510000斤、肉类125吨。

根据疫情防控相关要求,物资供应商搬运人员禁止进入校园。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贵州大学后勤管理处紧急组织40多名员工对进校物资进行消杀、卸货、转运,然后送到各个食堂,一套流程下来就是近十个小时。并且货物大多是晚上配送,有的时候从晚上八点多消杀开始,直到运到食堂已经是凌晨。

“我们每天要打100多个电话,从昆明、安顺等地采购蔬菜等生活物资,每天采购的物资量将近40吨。物资运抵学校后,我们的搬运队这几天都是从晚上搬到天亮。”贵州大学后勤人员何洋告诉记者。

为了方便工作,搬运队在消杀处设置了十几顶蓝帐篷,长椅拼成的床、简单的铺盖,就成了搬运值班人员的“家”。随时搬、随时运,确保疫情之下的物资正常供应。

“现在是疫情的关键时期,后勤人员克服了保障物资无法直接入校、搬运工紧缺、无固定休息场所等重重困难,全力保障在校人员正常生活,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只为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张华说。

营造安全之“家”

除了重点做好全校师生的餐饮保障工作,后勤管理处还要重点负责贵州大学各个场所的全面消杀工作和核酸检测的场地安排布置工作。从9月1日到17日,贵州大学的东校区、西校区和南校区的消杀总面积达370万平方米,相当于520多个足球场的面积,使用消毒液2160公斤。

每一次的消杀,贵州大学的消杀人员都要身着防护服,背着30多斤的脉冲喷雾机,每一层楼、每一个角落,确保不留死角。消杀工作未过半,消杀人员的全身早已湿透。

W020220919382512358257.jpg贵州大学后勤工作人员进行消杀作业

“我们每一天都要对学校的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实验室等公共场所进行常规消杀,做到不留死角。除了常规消杀外,为保障核酸检测场所的安全,我们凌晨4点就要赶到检测地点,对核酸检测场所进行大范围的消杀。”负责东校区和南校区消杀工作的后勤管理人员王江银说,每一次消杀都必须认真对待,希望同学们能早日回到明亮、安全的教室里上课、学习。

与消杀工作队队员一样的还有医疗物资运送组的队员,他们的工作是在场地消杀结束后,每天早上6点左右从校医院将核酸检测物资运送到各个检测点,保证全校5万多名师生核酸检测工作的正常运转。

后勤管理人员钱英每天都要重复这个工作。她每天凌晨3点半从办公室出发,到校医院收集物资,然后辗转东、西校区的4个检测点。

以校为家,连续奋战,共抗疫情。贵大后勤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强有力的凝聚力、战斗力,为学校疫情防控筑牢筑实了一道坚实的屏障。 


原文链接:http://jgz.app.todayguizhou.com//news/news-news_detail-news_id-11515115996803.html

刊发时间:2022年9月19日

编辑:高小艳

责编:韩晓梅

编审:孙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