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聚焦2022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共谋山地农业高质量发展——2022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第二届山地农业与绿色植保国际会议”观察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09-01浏览次数:105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是贵州扩大对外开放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助力贵州大学植物保护学科的进步,推动了贵州与东盟国家在山地农业与绿色植保上的发展。”8月26日,在2022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第二届山地农业与绿色植保国际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表示,本次会议涉及山地农业与绿色植保等领域,包括山地特色优势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流行规律与监测预警、植物保护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以及植物保护前沿与大数据等学科的交叉融合等,思维碰撞出来的火花无比珍贵,为中国和东盟国家在山地农业与绿色植保的发展上提供了新思路。

本次会议邀请了美国、英国、新加坡、阿根廷、越南、日本、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国内的知名专家、青年学者参加,通过线上线下方式,聚焦新农药创制、山地特色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生态调控、前沿植保技术等领域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近年来,贵州立足山地立体气候优势、特色优势产业,集聚要素资源,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山地特色农业产业,推动山地农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贵州省第一产业增加值2730.92亿元,同比增7.7%,迈入中等农业省份行列。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胡继承说,贵州省农业发展一直以尊重自然、遵循传统为准则,以坚守生态为根、农艺为本、生防为先的绿色防控理念,将推行病虫害绿色防控,保护生物多样性融入到山地特色农业当中。同时,聚焦优势产业,统筹推进特色产业发展,贵州茶叶、辣椒、刺梨等产业,李子、蓝莓等单品,种植面积均居全国第一。

除自身努力发展外,贵州还积极向外取经。贵州与东盟国家山水相依,血脉相连,在地缘结构、耕作模式等方面具有较多的相似性。加强贵州与东盟国家在山地农业与绿色植保等领域的合作,对提高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区域农业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带动区域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举办15年来,双方关系不断深化。贵州省科技厅副厅长杨松说,农业是中国—东盟合作的重要领域,我们在丰富农业技术合作内容、创新合作形式方面蓄势待发。近年来,贵州在科技创新驱动下,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了丰硕成果,并以此提升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区域农业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带动区域共同繁荣。

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动力、社会进步的引擎,对推动科技创新、社会进步、繁荣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战勇表示,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依,心手相连,贵州高校与东盟国家高校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科技攻关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贵州省教育厅非常重视与东盟国家的国际教育与合作交流,支持贵州高校与东盟国家积极开展国际办学、学术交流。希望以交流周15周年为契机,加强植保人才的交流、推动国际教育的发展、提升国际办学的水平。

蔬菜有“货币作物”之称,在增收致富、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利用体系资源汇聚了越南、巴基斯坦、新加坡等国的蔬菜栽培和植保专家。本次会议上,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李宝聚、贵州大学教授陈卓与国内外专家热烈共商蔬菜病害防控技术。越南等东盟国家专家均表示,我国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中蔬菜病虫害防控成果、贵州“干净茶、干净菜”发展的经验可在东盟国家进行辐射推广,为东盟国家蔬菜产业提供绿色防控的新经验、新启示。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在各自领域的高质量分析报道为山地农业发展与绿色植物保护提供了专业性、多样性、准确性的建议。大家纷纷认为,本次会议将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山地农业与绿色植保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围绕双方农业产业新需求,构建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加强绿色防控新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推广绿色防控新技术,助力中国和东盟国家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共同繁荣。


原文链接:http://szb.gzrbs.com.cn/pc/cont/202208/27/content_70798.html

刊发时间:2022年8月27日

编辑:吴燕燕

责编:韩晓梅·

编审:孙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