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勤克俭 筑梦兴邦!专访贵州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克俭

发布者:prman发布时间:2022-06-24浏览次数:1249

为促进贵阳贵安人才科创成果的高效转化、夯实人才发展平台、优化人才服务工作。6月16日下午,贵阳市科协主席彭玉荣前往贵州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与贵州省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克俭展开交流座谈会,本次座谈会主要围绕马院士目前科研方向及获得成果展开。座谈会结束,马院士接受本台记者采访,并寄语贵阳贵安新时代科技工作者。

采访马老先生时,记者一眼便被他办公室柜子上的施工安全帽吸引住了。

据了解,年近九旬的贵州大学空间结构中心主任马克俭院士现在仍坚持每天乘坐一小时的车,亲临办公室和实验基地,为的就是检查和指导学生们的研究工作。

说起与贵州的不解之缘,要始于1958年。当时刚从湖南大学毕业,风华正茂的马克俭与其他同学一起主动申请到贵州工学院土建系任教,从此,与贵州难以割舍的“情缘”便正式结下。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的空间结构领域研究,主要以钢网架为主。在此体系下,大跨度的建筑,使用的都是钢结构,即网架与网壳。可那时的贵州属于贫困地区,缺乏足够的建筑资金,且钢材在当时国内工业生产力并不高的社会环境下属于紧缺材料。

当时,刚被批准成立的贵州工学院其他建筑都陆续完工,但200多平方米的教工食堂建设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家,因为学校拿不出多余的钱购买钢筋和水泥。在建设协调会上,马克俭与其它青年教师提出用砖砌大跨度屋顶的技术方案,但对于这个建议,与会人员均心存疑虑。

为说服众人,马克俭将鸡蛋打碎,挑出一块蛋壳放在桌上解释说:“蛋壳怕受拉,但不怕受压,砖砌体的抗压强度较高,可以根据蛋壳的受力原理用砖来砌筑食堂的屋盖。”

他的观点得到了时任工学院院长的秦天真(原贵阳市市长)的支持,并号召大家学习延安精神,自力更生,动员土建学院的师生们(58级、59级)自己动手开挖当地粘土、自己烧砖建楼。

一年后(1961年),一栋造型别致的建筑呈现在大家眼前,至今成为贵阳市蔡家关一道亮丽的风景,承载了一代“贵工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自主办学的理想。2018年,包括这座食堂在内的贵州工学院旧址成为全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15m×15m的砖砌双曲无筋薄壳食堂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马克俭意识到,既然材料上得不到足够供应,那就从技术上着手,要学会充分利用现有材料,用技术克服材料缺陷。

之后,为解决钢材紧缺、资金不足的难题,马克俭开始了无数次的实验研究,最后终于设计出一种全新的体系——“钢筋混凝土空腹网架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空腹夹层板楼盖结构”等大柱网、大跨度新型钢筋混凝土空间网格结构体系,以此弥补了材料上的欠缺。

事实证明,这一结构体系极大降低了工程中混凝土和钢筋用量的需求,同时达到“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要求。


1990年建成—安顺市,两层大跨度体育训练馆(24m×42m)

2006年建成—哈尔滨市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多功能体育中心(36m×57m,39m×57m)


2020年建成—贵州省老干活动中心多功能体育馆(39m×39m,32.4m×39m)

“以科研为生命的动力。”

秉持着这一理念,马克俭自2004年出任贵州大学空间结构所所长以来,在从事空间结构研究期间,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和参编专著4部、以主持人身份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项、摘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近10项,各种专利76项。

2007年12月28日,马克俭被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实现贵州省工程院院士申报当选零的突破。

2007年马克俭被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院士只是科技工作者队伍中的普通一员,没有任何特权,今后自己更要承担起促进科技创新的重任,踏踏实实地回报贵州人民。”他当年在庆祝会上如是说。

“回报贵州人民”,简简单单六个大字,马院士需要夜以继日地履行这份“约定”。

2008年,在联合材料学方面的专家,深度调研及实验后,马院士开创性地提出以省内两大磷矿基地生产磷酸的工业废渣为建筑工程的主材及辅材的工作方案,这一方案,不仅降低了建筑成本,还为维护生态环境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至此,也算是不负“回报贵州人民”这六个字了。


图为以制造磷酸后的工业废渣转化的磷石膏为建筑工程的主材而建造的贵州瓮福职工倒班宿舍12层试验样房,建成使用至今已14年

可他知道,这还远远不够。

马克俭认为“科学研究是永无止境的,砥砺自我的同时也应鼓励更多科研工作者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新,努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切切实实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2019年,他拿出自己所获贵州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其中的20万元奖金捐赠给贵州大学,并设立了“土木大师基金”。

马克俭获贵州省最高科学技术奖

土木大师基金”签字捐赠仪式

克勤克俭,坚持创新。马克俭凭着自己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怕苦不怕难势以实践出真章的狠劲,让自己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创新争先,自立自强。正是他对时代青年的新寄语,他相信,新时代的青年们也会凭着自己的坚韧精神、创新思想,开拓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贵阳市科协领导慰问马院士

人物词条

马克俭,男,汉族,1933年10月22日出生于湖南省岳阳市,中国工程院院士,结构工程专家,九三学社成员,湖南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贵州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主任。

1958年,马克俭毕业于湖南大学,获学士学位;

1958年至1984年,在贵州工学院土建系担任教研室主任;1978年,成为九三学社成员;

1984年至1993年,在贵州工业大学土建系工作;

1993年至1995年,担任贵州工业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院长;

1995年至2007年,担任贵州工业大学空间结构研究所所长;

2004年至2007年,担任贵州大学空间结构所所长;

2007年,在贵州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担任中心主任并被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8年,担任贵州大学土木工程结构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担任湖南大学空间结构研究所所长、天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 马克俭主要从事结构工程教学、科研、工程实践工作。


来源:知知贵阳

编辑:王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