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新闻客户端:石鼓文研究集大成之作出版问世!《石鼓丛考》赠书仪式在贵阳举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06-23浏览次数:109

6月21日上午,由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贵州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以及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主办的《石鼓丛考》赠书仪式在贵大中国文化书院举办。

活动现场,贵州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何京做活动介绍。

现场,贵州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何京介绍,今年出版的《石鼓丛考》是研究石鼓文的专著,其作者为贵州师范大学已故教授向义,他是著名的古文字学、声韵学、训诂学专家,也是石鼓文研究领域的集大成者。

石鼓文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其字体介于古文和大篆之间,在我国文字发展史中占据重要一环。石鼓刻石于唐初时自陕西宝鸡出土,共计十枚,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是名副其实的镇馆之宝。

今年出版的《石鼓丛考》。颜克文 摄

自唐代以来,历代文化大家都对石鼓文有过研究心得,但由于年代久远,其研究难度非常高。在《石鼓丛考》里,向义辑录了古今各家对石鼓文的研究观点,对石鼓文的由来、移置、形质、序次、字体、章句、韵读、摹拓、意义等进行了全方位的阐释,把石鼓文的研究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1892年,向义出生于贵州省贵阳市,后参与“国立贵阳师范学院”(现贵州师范大学)的筹建并留校任职。“从我有印象起,父亲就是一个埋头专心研究的人,抗日战争时期,日军轰炸的警报响起,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保护他的研究手稿。”活动现场,向义的女儿向芹讲述起父亲的往事,言辞之间满是敬佩与怀念。

《石鼓丛考》内的向义简介。图源 贵州人民出版社

关于《石鼓丛考》,向义共留下了9本手稿,共计60万字。如今,这组手稿被藏于故宫博物院石鼓馆内,与石鼓刻石存放在一起。向芹说,父亲生前虽没能亲眼见过石鼓,但手稿与石鼓的“相遇”弥补了这一遗憾。

向义的女儿向茂(左)与向芹(右)。

因《石鼓丛考》原书及影印件的体量较大、缺失较多等,经历了较长的资料收集与整理阶段,它的出版发行保存了贵州当地赓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证,对于贵州地方文化史和中国文字史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并获批了“十三五”期间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

贵州省出版集团副总经理、贵州人民出版社社长王旭介绍:“在‘十四五’期间,贵州出版集团将努力挖掘实力作者,挖掘如《石鼓丛考》一样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稿进行出版,为贵州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为多彩贵州民族文化强省做出应有的出版贡献。”

《石鼓丛考》赠书仪式。颜克文 摄

“向义先生著作的问世昭告我们,真正有价值的学术成果是不会被世间的风尘所淹没的,无论多么艰难,它终究会放射出属于自己的光芒。”活动现场,贵州大学党委书记李建军勉励青年教师与学子向学界前辈学习,通过扎实的学术功底、锲而不舍的学术精神、家国天下的学术视野以及耐得住寂寞的人格风范,为贵州高等教育发展添砖加瓦。


原文链接:

http://jgz.app.todayguizhou.com/news/news-news_detail-news_id-11515115924783.html

刊发时间:2022年6月21日

编辑:吴燕燕

责编:韩晓梅

编审:孙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