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新闻客户端:伍国勇:培养高素质人才支撑贵州高质量发展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05-23浏览次数:112

微信图片_20220520110913.jpg

“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培养高素质人才。数据显示,贵州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1.5%,均是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这充分说明,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对贵州未来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

5月20日,在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理论研讨会上,贵州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高端智库常务副主任伍国勇从“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站起来”四个方面,就贵州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支撑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观点分享。

微信图片_20220520102746.jpg贵州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高端智库常务副主任伍国勇

一是鼓励人才“走出去”,开拓“发展”视野。推动教育双向开放,“走出去”是关键。一是支持更多教师“走出去”,开展短期交流访学和挂职锻炼,进而培养有见识、学识和知识的高素质人才;二是支持更多学生走出去,享有外部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发展机会,帮助他们快速成长成才,回报贵州发展。

二是争取人才“请进来”,打造“聚才”高地。首先是积极开展与外部高校合作,把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和人才“请进来”;其次是借助东西协作政策导向,加强引智平台建设,探索人才“身东智黔”的制度设计。

近年来,贵州部分高校探索并施行了人才岗位聘用制,在培养高层次人才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两批共8家新型特色高端智库的建设,更是激活了全省智库资源,带动吸引了全国高层次人才服务贵州。

今后,可进一步联合外部力量,共同建设国家级教育平台、科研创新创业平台、新型特色智库等高端平台,推动智力资本向“贵州集聚”,带动培养更多贵州本土高素质人才。

三是引导人才“沉下去”,融入“基层”实践。当前,贵州发展新旧动能加速转换,要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更多博士、青年教师、研究生等高素质人才“沉下去”,到农村、基层、企业、实务部门挂职锻炼、实践实习、创新创业。

贵州大学坚持扎根贵州大地办学,通过“博士村长”计划以及围绕我省12个特色优势产业,以“专家+产业”模式促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而建立了十二支产业人才专班,一个个接地气的专家教授以及博士生团队活跃在黔中乡野,就是“把双脚踏在大地上,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实际案例。

四是支持人才“站起来”,培育“创新”队伍。“五唯”是教育和人才评价中的一种现象,要分类建立导向鲜明、各有侧重的评价体系,从各方面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近年来,贵州部分高校将教师基层实践、调查报告、智库成果等也作为职称晋升条件和人才评价标准,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们的积极性。

贵州处于高原地区,地理条件艰苦,人才评价尤其应注重向青年人才、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人才、产业企业界人才、落实有关重大发展战略、在积极抗疫等急难险重任务中显担当的人才倾斜,支持具有基层经验、创新实践、担当精神的人才“站起来”,加快培育新时代创新型高素质人才队伍。

“我们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一定能造就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保驾护航。”伍国勇说。


原文链接:http://jgz.app.todayguizhou.com/news/news-news_detail-news_id-11515115898174.html

刊发时间:2022年5月20日

编辑:高小艳

责编:韩晓梅

编审:孙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