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新闻客户端:熊德斌、齐星解析今年首次“降准”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04-27浏览次数:217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决定,于2022年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这是在当前疫情形势下,为了激发市场活力,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融资,实施的一种稳健的货币政策,也是自2014年以来的9年中,第21次对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作出的调整。那么,这一次调整,对金融机构和普通百姓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采访了贵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熊德斌和华创证券贵州分公司总经理助理齐星,从政策和民生角度对此次“降准”进行了解读。

据了解,存款准备金率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缴存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熊德斌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熊德斌认为,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稳中求进是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总基调,这个总基调就要求各项政策要适度超前,把控中国经济发展节奏。从银行这个角度来看的时候,把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25%,就是让更多的资金,流入到实体经济中。

熊德斌说,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尽管降准的幅度小于市场预期,但相比大水漫灌的方式,精准投放更能够达到为经济平稳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

事实上,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同样能够传导到普通百姓身上。熊德斌教授认为,“降准”对企业和普通家庭都是利好消息。如果市场主体能够发展起来,社会就业就有保障,老百姓的消费才有潜力。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很多家庭面临房贷、车贷等类型的还款压力,“降准”有可能带来的降息,也能够降低家庭的还贷压力。

华创证券贵州分公司总经理助理   齐星

华创证券贵州分公司总经理助理齐星在分析时指出:当前普通百姓面临4个方面的现状:一是居民储蓄意愿历史最高,二是负债能力边际下降,三是房贷利率相对于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历史最高,四是居民购房定金同比增速历史最低。齐星认为,后续央行可能会推出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调降的政策,用这一手段用来缓解居民负债压力的是值得期待的。

此外,齐星认为,宏观调控主要依靠的仍然是拉动投资等,货币政策或仅处于配合位置;降准的目的主要在于维持对社会公众宽松预期的引导,这是投信贷、拉基建取代不了的,当前“扩信用”比“宽货币”显得更为迫切。

在谈到此次“降准”是否会实际影响到普通百姓的日常消费时,齐星说,此次“降准”侧重于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再加上消费预期不足等因素,“降准”不会刺激物价上涨。


原文链接:https://movement.gzstv.com/news/detail/HNZr4m/?st=gy3k8KeF1JjXILOdPq

刊发时间:2022年4月25日

编辑:高小艳

责编:韩晓梅

编审:孙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