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新闻:国发2号·访谈丨张福平:促进地方鸡种遗传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03-28浏览次数:372

“新国发2号文件的出台,让我们备受鼓舞、精神振奋。”贵州大学生态家禽产业团队负责人、贵州省家禽学会理事长张福平表示,将牢牢把握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立足本职工作,以敢闯敢干的姿态,为贵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W020220324514538255628 (1).jpg

种业是农业产业发展的核心和原动力,新国发2号文件在第九条“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快现代种业推广。

“种业一直是制约贵州家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贵州大学生态家禽产业团队长期坚持不懈,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坚持开展贵州省地方鸡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创新利用工作,先后育成贵州黄鸡、黔黄肉鸡、兴义矮脚鸡、赤水乌骨鸡、长顺绿壳蛋鸡、隐性白羽鸡。”张福平说。

近年来,团队走遍了贵州的山山水水,总行程超过50万公里。在调研过程中,张福平发现贵州虽然地方鸡种资源丰富,但没有自己的良种繁育体系支撑,有60%的鸡苗由省外引进,没有自己的特色、难以形成品牌和实现产业化生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的地方品种,是贵州地方鸡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有效保护和开发贵州省地方鸡种,作为贵州地方鸡遗传资源保护与创新的倡导者和践行者,贵州大学生态家禽产业团队与纳雍县人民政府共建了“贵州省地方鸡遗传资源库”,收集保护了贵州10个地方鸡遗传资源,形成“原产地+异地”“活体+组织”的多元化保种模式,为贵州地方鸡遗传资源的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生态鸡产业是纳雍县的主导产业,遗传资源库的建立,可为贵州生态鸡产业源源不断地提供高质量种源,从而促进全省生态鸡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张福平说。

打好种业翻身仗,必须加快完善现代种业全产业链,促进产学研用结合、育繁推一体化。为此,团队积极与从事地方鸡产业发展的企业合作,获得各类项目50余项,围绕地方鸡生产过程中的共性、难点问题和瓶颈问题进行攻关。团队研发的隐性白羽、绿壳基因、矮小基因鉴定技术和快慢羽自别雌雄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成功选育地方鸡新品系10余个,为这些鸡种的杂交配套和商品鸡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素材,有效提升了其制种科技水平和生产效能。

张福平介绍,团队自主培育的隐性白羽鸡具有高产、青胫、隐性白羽和慢羽四个特性,可广泛用于贵州省地方鸡的配套系生产,目前已进入中试阶段,成果运用后可大幅度减低贵州地方鸡的制种成本,提高地方鸡综合生产效益50%以上。

新国发2号文件对现代种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张福平认为,在新的起点上加快现代种业推广,必须夯实种业发展基础,提高种业自主创新能力,确保良种供应安全,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他表示,“在新的历史时期,贵州大学生态家禽团队将抓住机遇,以新国发2号文件为指引,主动担当作为,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继续保护好贵州省特色地方鸡种。围绕市场需求,培育贵州特色优质鸡新品种(配套系),解决贵州生态鸡产业发展的‘卡脖子’的种业问题。”

“同时,我们将继续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疾病防控等工作,为全省生态鸡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打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走具有贵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贡献力量。”张福平说。


原文链接:http://jgz.app.todayguizhou.com//news/news-news_detail-news_id-11515115857054.html

记者 王雨

刊发时间:2022年3月24日

编辑:覃驿然

责任编辑:韩晓梅

编审:孙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