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考入贵州大学,有幸加入了宋宝安教授课题组。“做有用、管用的科研,创制新品种惠及农民是我们农药人的使命”,这是宋老师新生见面会对我们说的第一句话。进入课题组以来,宋老师谈得最多的就是“学农的人,要热爱土地和耕耘土地的人。”“做科研要顶天立地,要坚持原始创新、自主创新,注重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问题和产业化应用。”
宋老师总是奔波于实验室、田间地头和工厂车间。2020年,宋老师身先士卒带领团队前往水城、晴隆、贞丰、平塘、沿河、石阡、余庆等地,为当地茶产业发展问诊把脉,助力春耕生产和企业复工复产。作为一名教师,他手把手培养了百余名研究生、数十名教师;作为一名优秀科技工作者,他创制出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农药,引领着我国绿色农药的发展。
我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如今,我成为走回大山的博士。作为新时代的知识青年,我要像宋老师一样,脚下有泥土,眼里有星光,心中有豪情,坚守“知农为农爱农”的初心,创制中国人自己的农药,守护国家粮食安全,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原文链接:http://jgz.app.todayguizhou.com//news/news-news_detail-news_id-11515115779493.html
天眼(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新闻客户端)同步刊发
刊发时间:2021年11月27日
编辑:覃驿然
责任编辑:韩晓梅
编审:孙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