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教师陈勇:在“乡村课堂”求知实践

发布者:新闻网1发布时间:2021-11-25浏览次数:886

初冬时节,寒意袭人。11月12日,在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龙场镇对门山村黄金芽茶园,蹲在茶树丛里观察茶树叶片长势的贵州大学派驻贞丰县对门山村第一书记陈勇紧了紧衣领,目不转睛地凝视手指扶着的新枝叶。

陈勇在茶园观察茶树长势  摄影  杨云

2017年5月,陈勇告别高校课堂,来到乡村,担任贵州大学派驻贞丰县龙场镇对门山村第一书记。新的身份并没有立刻给陈勇带来新的转变。“农民不是大学生,大家对我这个‘第一书记’是敬而远之。”忆起初来乍到时的窘境,陈勇也是苦笑。

生长于乌蒙山区的陈勇有着一股子山里汉子的倔强,不相信自己不能与群众打成一片。“要把群众的心归拢,我就要主动把心贴上去,真心换真心,才能万众一心。”陈勇说,“我把刚来时准备的豪言壮语放下了,也把知识分子的矜持扔在一旁,制定了走访计划,用差不多一个月时间深入对门山村下辖的13个村民小组调研,与村民在路旁谈心、在田间拉话、在院坝唠嗑,一次次真心实意的交流,渐渐赢得了民心。”

成为村民眼里的自己人,陈勇感觉农村工作好开展多了。

2017年,贵州乾源茶业有限公司到对门山村考察投资项目,计划投资建设茶艺园。陈勇决定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让项目在对门山村落地。

拿定主意后,陈勇与村“两委”多次组织召开群众会做动员工作,向贵州省国土资源厅申请土地开发利用,联系贵州大学茶学院等学科专家提供茶叶种植加工技术指导,争取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资金采购茶苗,发动村民将安吉白茶、黄金芽茶从原有的数百亩扩种至3000多亩,为对门山村打下了扎实的茶产业基础。

摸到产业振兴门路的陈勇与村委成员协商,决定鞭打快牛,积极招商引资引企入村,并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积极发展短平快绿色蔬菜种植,实现了对门山村产业全覆盖。

对门山村黄金芽茶园  摄影  龚文增

在陈勇和村委带领下,目前,对门山村建成了光伏电站,扩大了茶叶基地,建起了食用菌基地和蔬菜基地,实现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乡村梦”。

在对门山,村庄产业公司化运作的模式越来越顺畅,“村前栽花,村后种茶,上有光伏,下有蘑菇,山后面还养了些鸡和猪”的多元立体化产业发展格局已经成为对门山村物质文明建设的新成果,成为支撑对门山村乡村振兴的强力助推器。

“村里有了产业,把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吸引回来不少,劳动力回流,乡村人才人力多了,建设速度也能加快。”对门山村党支部书记余明远说,“对门山村的变化,离不开贵州大学的帮扶,缺不了陈勇书记的付出。”

绝对贫困已经成为对门山村的历史。在对门山村进入乡村振兴的新时期,贵州大学将继续充分依托其特有的资源禀赋,开展“校农结合”,发挥高校智力支撑、技术服务、资源融入、人力支持等作用力,实施校地产业协作,助推对门山村以及贞丰乡村振兴。

这几年,对门山村先后获得国务院“脱贫攻坚贫困村美丽乡村建设定点观测村”“全省创建精神文明工作先进村”“全省第二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省级“民主法治建设示范村”、黔西南州“同步小康示范村”等荣誉。

“身为师者,以身作则。最好的教育就是身体力行的告诉学生爱党爱国爱民族,让学生懂得,最动人心者,是赤诚的信仰信念,是炽烈的家国情怀。”已经在对门山村工作了近5年的陈勇认为,“今天,像战争年代那种血与火的生死考验少了,但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仍然在继续,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都是新时代的伟大考验,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把论文书写在希望的大地上,在乡村实践,向人民学习。”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贵州报道(记者:杨云)

编辑:刘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