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以“提升实践技能 助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1年贵州大学农业技能大赛在该校教学实验场举行。娄妍艳、徐雨琦从38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本次竞赛一等奖。
本次竞赛分为瓜类蔬菜(南瓜)嫁接和果树(猕猴桃)嫁接两轮比赛,每轮比赛10分钟。通过专家裁判对选手瓜类劈接和果树切接合格株数的评分,最终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6名。
早上9点半,实验室里,嫁接材料、嫁接膜、嫁接夹、切接刀、修枝剪等早已准备就绪。“计时开始!”随着裁判的一声令下,选手们争分夺秒地完成一个又一个嫁接成品,相互切磋技艺,专家裁判在一旁紧盯选手们的操作。
记者了解到,嫁接看似简单的程序,做起来却很讲究技巧。“南瓜苗的嫁接要注意切的时候动作要轻,不然容易断。而针对猕猴桃,要注意砧木高度的选择,接穗要光滑平整,接穗一侧与砧木形成层对齐,绑扎时密封性要强。”本次竞赛裁判,省果树研究所研究员王彬说。
竞赛结束,参赛选手们对比赛的感受颇多,贵州大学植物保护202班的学生吴娜分享说:“比赛不仅要拼速度还要看质量,我们还是得加强锻炼动手能力。从前的农业看天吃饭,如今有了大棚温室、无土栽培等,干农业再不是又脏又累的活儿了,农民也变成了体面的职业,我们作为接班人,要想成为新农人,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熟练的专业技能。”
颁奖仪式上,贵州大学教学实验场场长董永刚总结本次比赛,“这次农业技能大赛是对农科学生农业技能水平的一次全面检阅,是深化农业技能训练课程改革的一次具体实践,是拓展人才培养渠道的一次成功尝试。”
董永刚说,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将这份热情投入到平常学习和实践中,努力提升农业实践技能,在实践中厚植三农情怀,不负韶华,用青春与智慧、激情与活力谱写贵州乡村振兴辉煌的明天。
据介绍,教学实验场是贵州大学涉农学科专业重要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教学实验场的总体规划和建设,对教学实验场加大建设经费投入,把教学实验场打造成为现代高新农业和耕读文化教育实践基地,为涉农学科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要深刻把握耕读教育基本内涵,着力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现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快完成教学实验场总体建设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和实践基础建设,以便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创新管理理念,科学构建耕读课程和教材体系,让学生把所学理论用于指导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农、爱农、知农’兴趣。”贵州大学副校长邓朝勇对教学实验场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希望。
原文链接地址:http://jgz.app.todayguizhou.com/news/news-news_detail-news_id-11515115742755.html
刊发时间:2021年9月29日
编辑:赵璇
责任编辑:韩晓梅
编审:孙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