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长期坚持走开放办学之路,高度重视与东盟国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对外交流日益活跃。”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贵州大学副校长周少奇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9月23日至29日,2021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贵安新区举办。贵州大学作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重要参与者,自首届交流周举办以来,就积极参与并承办多项活动,有效提升了贵州大学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今年交流周期间,贵州大学承办了4项主题活动,为构建中国与东盟国家人文交流的主要平台和特色品牌而努力。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贵州大学副校长周少奇接受记者专访
“如今,交流周已经成为中国与东盟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合作、人文交流的高端平台,对推动教育对外开放发挥了最积极的作用。”周少奇表示,贵州大学也借助东盟教育交流周的平台,提高了国际化的办学水平,拓展了在东盟国家的朋友圈。目前为止,贵州大学跟东盟十国的70多个高校和机构建立了伙伴关系,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到贵州大学进行学习交流。
近年来,贵州大学在与东盟国家师生互派、学术交流、合作科研等领域互动频繁的同时,也围绕着数字时代下的教育创新、后疫情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等议题开展交流合作。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现代农业技术师资培训班”开班仪式现场
“接下来,贵州大学将持续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后疫情时代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新模式,如大力开展面向东盟国家农业专业人才的线上线下培训,深度参与'中国-东盟多彩语言桥'(语言互通计划),致力打造'知行贵州'人文交流品牌项目,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等。”周少奇说。
原文链接地址:https://site.gog.cn/650003/10628063276563382
刊发时间:2021年9月27日
编辑:赵璇
责任编辑:韩晓梅
编审:孙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