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新闻客户端):【四新四化蹲点采访】织金县五星之路⑮ | 贵大智库:在希望的田野上谱写青春之歌

发布者:prman发布时间:2021-06-15浏览次数:460

团队简介:贵州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高端智库,是2019年由贵州省委宣传部依托贵州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国内一流学科等学科、中国西部发展能力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作为学术支撑挂牌成立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高水平智库,在帮扶织金县三甲街道五星村工作中,智库负责人伍国勇教授带领贵大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团队深入走访,与五星村共建“农村经济发展实验观测基地”和“研究生科研实践基地”,总体上形成了“智库+村委+基地”的合作模式,助力五星村脱贫出列,迈向乡村振兴。


伍国勇(中)与贵大农经专业学生


  “由于当地地理气候的差异,贫困户劳动力素质高低不同,会增加扶贫工作的难度.......”2019年1月,伍国勇在香港中文大学写下《“因户施策”的基层实践——来自贵州省织金县五星村的案例观察》前言部分,而这本信息书籍在一年后刊印,有效推进了五星村脱贫攻坚进程,也为相关政府部门、研究学者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五星村蜕变之路上,贵大农林经管、农村区域与发展的17位研究生在导师伍国勇的带领下,以高校智库为支撑,深入五星村调研走访40余次,最终形成这本45万余字的村级脱贫攻坚研究成果。


伍国勇团队所著的45万余字的村级脱贫攻坚研究成果


  从模糊到清晰,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到实践........如今,参与过五星村项目研究的学生,每一位对贵州农村情况都有了新的认识,未来,他们将在希望的田野上继续谱写青春之歌。


伍国勇(右)的团队针对五星村发展做专题研讨



开课:把论文写在五星村土地上


  2017年初,织金县新的村级脱贫出列任务明确,五星村2019年底必须摘帽,包村书记耿忠品等村干部均签下军令状。


  然而,这时的五星村没有一个像样的产业,更别提脱贫致富。全村十个村民组共489户1511人,每三户人家就有1户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两人中就有1人年均收入低于国家标准。


  怎么发展?干脆学习别人的路子,当时,贵州省各地都在探索脱贫的方式方法,但到底哪一条路合适,耿忠品和村干部不敢赌。


  “输不起,五星村本就贫困,一分一厘都只能用到刀口上。”耿忠品靠在沙发上,闭着眼睛思考,手上的烟逐渐燃尽。他想起老同学伍国勇最近一两年的朋友圈,大部分是到贵州各地基层做学术研究,给地方出谋划策,取得一定成效。


  夜里8点,他拨通了伍国勇的电话。这通电话,也将伍国勇和他的智库团队带到五星村,并开启在五星村土地上书写论文的新课题。


伍国勇在五星村查看八月瓜长势


  “老伍,我们村2019年就要脱贫,村里情况不乐观,帮忙想想办法吧。”接到电话的伍国勇正在为贵安新区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制定方案。虽是老同学,二人出于工作繁忙,平时只是逢年过节时相互问候,这一次通话,伍国勇明显感受到耿忠品的压力。


  作为贵州大学贵州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高端智库负责人,对于伍国勇来说,关注贵州农村发展,通过学术研究给地方提供可执行的经验方案本就是其职责,多年来,他也一直将精力放在不同的农村发展研究上。


  电话中,伍国勇了解到一些五星村基本情况,怎么帮?他脑海中有一个大概框架。一周后,伍国勇带着余玉语等4名贵大农经专业研究生实地走访五星村。


  “愁啊,大量的数据信息采集、资料更新,每天跑都跑不过来。”比起几年前同学聚会,耿忠品不仅黑了许多,焦虑更是写在脸上。


伍国勇(右)在五星村查看八月瓜长势


  耿忠品眼下愁的是185户贫困户信息分类整理,长远的焦虑则是五星村找不到、找不准发展思路。


  三天调研,伍国勇让4个研究生分成两组,一个贵州省内学生搭配一个省外学生,尽可能的在村里走访采集第一批数据,而他自己则是从寻找能人和产业上着手。


  回到研究院,伍国勇基本定下五星村的发展思路:一方面让自己的研究生继续深入五星村,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帮助五星村解决短期人才短缺问题。另一方面,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依托当地气候条件和前期产业基础,选定八月瓜产业引导村集体发展。


  两条思路同时进行,学生持续在五星村采集数据时,伍国勇则联系到上海一家数据科技公司,促成“高校+企业+村合作社”的产业帮扶模式,企业出资10万元作为五星村村级合作社发展八月瓜的启动资金,高校则在五星村成立贵州大学农村经济发展试验观测基地,共同推进五星村发展。


  去年,五星村八月瓜收货不错,还未上市就被预购一空,村里老百姓看见效益后,今年主动到村委会表示想要加入。


  不久前,伍国勇再次来到五星村,已是熟门熟路,老耿脸上的愁容早已散去,有的是发展产业新思路的自信。这次,伍国勇带来了新一届的研究生,并带走了五星村三年来的大量工作资料,他需要更多的信息分析,为下一步乡村振兴提供更精准的研究方案,也为上海数据公司提供发展咨询,实现三方共赢。


  “在5G时代,数据库建立的完善程度与速度,将决定着决策的精准度。”伍国勇说,通过三年多的研究,参与的学生对农村有了进一步认识,对五星村的课题研究均有了自己的思考并运用到实践中,这让他感到欣慰。


伍国勇在五星村查看八月瓜长势


论文一:“修路不是好事吗?”


  “村里养牛不行,有的农户等‘靠要思’想严重,直接就把牛卖了,不长久。”


  “那需要思想的引导,不能一杆子打死。”


  “我觉得你们都说得都比较片面。”

  ........


  2017年一个寒冬的夜里,贵州大学农林经管、农村发展专业的几名研究生在贵大高端智库学习室里为了五星村养殖项目争得面红耳赤,直到十一点,他们不得不因为宿舍门禁而暂停这场辩论。


  回到宿舍,余玉语胖胖的小脸涨得通红,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回想起与这个项目相关的种种。


余玉语现在是贵州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博士生。图为余玉语近照。


  三个月前,恰逢国庆,导师伍国勇将余玉语与几名同学带到五星村参与五星村脱贫攻坚入户调查工作,并就调查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帮助五星村寻找合适产业。


  余玉语性格活泼,对于要体验新事物充满期待,然而兴奋、激动的心情还没到五星村村委会就在入村路上被浇灭了。


  “遇到组组通修路,要占用一户人家的土地,那家人不愿意,就干脆把路堵了。”村民喝了酒,大吵大闹的阻止施工,村干部不厌其烦一遍遍劝说,这一幕,让余玉语和同学很是不能理解。


  “修路不是好事吗?”五星村第一印让这群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学生意识到,农村工作并没有想象中容易。


  随后的半个月里,余玉语与同学们驻村走访,除了想要完成导师布置的作业,他们更迫切地想解开心中的疑问。


  “村里来了好几个大学生,拿着一张表登记信息呢,不知道又搞什么?”进村不到一天,几个学生在村里做调查的事很快传开,村民有的以为能要一些政策纷纷来围着他们吵闹,又有些隔着远远地看热闹,觉得是政府派来走形式过场的。


余玉语在五星村采集数据


  两三天后,村民对大学生入村调研的情绪逐渐平缓,在村干部的帮助下,余玉语的问卷才算正式展开。


  户主、贫困类别、收入来源、主要困境......这群学生针对农户情况做了详细分类表格。


  一轮下来,余玉语们收集了近200户五星村农户信息,带着这些信息回到研究室,接下来的数据分析与问题研究就带来了他们这个团队一系列的争执与辩论,而每当争论不下时,导师伍国勇就会在听完双方论点后,结合贵州农村发展实际,帮助学生敲定研究结论,一次次思想上的碰撞都让这群学生对贵州农村发展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了解。


  “修路是好的,所有村民都知道的,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贫困,以及村民与政府之间的矛盾等多重因素导致最开始入村时看到的那一幕。”余玉语说,类似这样的事情在村里不在少数,而这两年,五星村干部不断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群众对政府的信心逐渐提升,干群一家亲的现象正逐渐显现。


余玉语在五星村采摘新鲜的八月瓜


论文二:“做这些有什么意义?”


  “我们什么都帮不了他们,做这些有什么意义?”孙小钧沉默半晌,低下头,低沉地说完这句话,眼泪再也忍不住,顺着脸颊滚落。


  孙小钧是贵州大学2017级农林经管专业研究生,在2017年参与完五星村“因户施策”初稿资料收集、整理、编写之后,第二年他又作为数据核查更新的主要成员,再次入村走访。


  孙小钧是同学们心中的学霸,也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做学问的一颗好苗子。高高瘦瘦、皮肤黑黑的少年脸上时常透露着极有魅力地自信。


  但2018年这一次的走访却让他有了想放弃这个项目的想法。


  天气是阴天,像是预判了孙小钧见到彭珍群一家后的心情。


  顺着一块田埂往前延伸便是彭珍群家,家里没有院子,田埂直接房门,60岁的彭珍群推开门,侧身出来与孙小钧一行站在田埂上交谈,透过门缝,昏暗的光亮下一个满是病态的青年站在屋内,眼里无神地朝外望着。


孙小钧近照


  青年是彭珍群的小儿子,从小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一直以来高额的医药费早就将这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拖累得四面楚歌。话语间,彭珍群眼睛翻红,鼻头一酸,突然拉着孙小钧大哭起来,小伙子顿时手足无措,只能笨拙的安慰眼前这位不幸的老妇人。


  小钧静静地听完,他没有走进彭珍群家里去登记他们家的固定资产,他说当时的自己也许是忘记了,也许是害怕了。


  “那时农村医保是要先缴费,才报销。”在回村委的路上,小钧询问了村里有关医保报销的事宜,村干部说,该给的政策都给了,可这个病就像无底洞,怎么也填不上。


  后面几天,孙小钧的状态都不好,脸上失去了往日的自信。回到学校,他们要跟老师伍国勇汇报这次任务完成的情况,同伴任秀条理清晰的说完自己对五星村发展的看法,而孙小钧只有那一句充满自责的疑问。


  “只有深入农村,走进群众,才能帮助他们发展,做出改变。”这是老师给孙小钧的答案。


  2018年的冬天,彭珍群的小儿子终究没有熬过病魔,走的时候仅仅只有33岁。也是从那时起,孙小钧的学业课程开始关注农村医疗发展。


目前,孙小钧已考取南京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博士。图为孙小钧近照。


论文三:董蕊的“愤愤不平”


  为继续完善数据更新,2018年,新的一批学生加入到五星村的数据核查。


  1996年的董蕊是山东人,一张娃娃脸,戴着眼镜,说话声音软萌萌的,即便再有火气的人见到她,语调都会自动降低。这次入户走访是她第一次深入贵州乡村,第一个感受便是五星村自然条件的匮乏,极少的耕地并不能满足村民自给自足的生活。


  已有师兄师姐打过头阵,董蕊这一届学生走访过程还算顺利,遇到的农户大多也积极配合,这给小姑娘完成老师交代的作业增加不少信心,但偶尔她也感到“愤愤不平”。


  入秋后,贵州的天气总是阴沉沉的,董蕊这一天的任务还剩距离五星村村委会最远地组——观音岩组一户人家的问卷。


目前,董蕊已考取中国海洋大学博士。图为董蕊研究生毕业照。


  汽车行驶了许久,大约还有一公里多的距离,村主任张雨将车停下,前面是一条人踩踏出来的绕山小毛路,摩托车也是没法过去的。董蕊在这条路上摇摇晃晃的走了半小时,大部分时间,她眼睛的关注点都在脚上,确定自己每一步都踩稳了才继续前行,不时也会抬头看看近在眼前的那户人家,想着“真远啊!”。


  董蕊踉跄着走到这户人家,家里老大爷听见动静急忙出来,老奶奶也跟着出来,得知来意,二老表示配合,可一个问题还没结束,老人就开始“诉起苦”来。


  “老人说政府要拆他们的房子,他们不愿意,又拗不过,说着就眼泛泪光。”董蕊听到这些气愤的转向张雨,眼神充满质问。


  张雨连忙解释道:“二老是易地搬迁户,城里房子已经分到了,就是舍不得搬。”董蕊半信半疑将视线重新挪回两位老人身上,耐心地对张雨的话进行核实。


董蕊研究生毕业照


  “一开始我不知道他们已经有新房了,就以为是村干部不作为。”董蕊环视老人不愿搬迁的居所,屋顶透风,房梁也不知道会在哪个雨夜就塌下,这才理解政府出于安全考虑要将其拆除的用意。


  在这户人家的走访时间平常可以走访3-4户,二老无非担心老家房子被拆了以后,地就没了。实际上五星村实施的是土地保留政策,董蕊也开始跟着村干部一起劝说二老。


  “贵州村与村、组与组分散,村干部要宣传落实一个政策,要跋山涉水,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往返的路上。”董蕊说,交通基础设施不便随即带来信息闭塞,这是贫困的主要原因,乡村振兴需要更加健全完善的交通和现代基础设施。


  就在董蕊完成这次数据采集返回学校后的几天,五星村观音岩组整易地搬迁工作全部完毕。现在,她走访的那两位老人在敞亮的电梯房里早已过上了新市民生活。老人最关心的土地问题也得两全:两位老人将老家的地分作两部分,一部分流转给村里的合作社,每年收租金,另一部分留给自己,有空的时候就回去种一些季节蔬菜,给城里的儿女带去。


  论文四:别让“上学路”误了前程


  蜿蜒的山路上,或伴着夕阳或是下雨,三五成群的孩子嬉戏打闹的走着。在任秀2018年8月开始驻村的两个月里,每次遇到学生上学放学,她都会主动陪着孩子走上一段,了解孩子们的生活情况。


  任秀是河南人,是贵州大学农村与区域发展2017级研究生,2017年参与入户走访,村民的话一句也听不懂,这让她怯生生地想要赶紧结束走访。后来,她也主要在学校负责一些数据分析和文书工作。


  驻村前,他与导师伍国勇再次到五星村走访,从五星村半山上的养猪场下来时,她脸色暗沉,一句话不说。原来,伍国勇在山上跟村里确定要把她与余玉语共同留在五星村驻村两月,帮助村里分析产业发展。


学生时期的任秀


  “听不懂,很陌生的环境,村委的条件也不好,连洗澡的地方都没有。”一个星期后,任秀和余玉语正式驻村。刚开始的几天,任秀都处于焦虑状态,没有心思走访农户,只是算着日子什么时候能回去。


  村主任张雨见状,决定开车带她俩到县城转转,也许能缓解小姑娘的情绪。2018年,五星村通组路正在施工,汽车行驶在坑坑洼洼的路上,哐当一声,保险杠又抖掉了。下车,捡起保险杠用力卡上,继续往前,张雨这套动作相当熟练。


  外出的时间大约四点半,趁着张雨修车的缝隙,任秀透过车窗,远远地看见顺着山路成群结队回家的孩子。


  “小孩子的脸上天真烂漫,他们身上的衣服并不整洁,甚至多数不合身,他们要走一个小时的山路回家,而父母大多也是外出务工。”这一刻,任秀所有反感的驻村情绪随之消散,到了县城,任秀迅速选购了几件驻村需要的生活物品便要马上回村。


任秀现在是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图为在五星村驻村时的任秀


  任秀的老家也是农村的,她熟知农村孩子往外求学道路的艰辛,后来驻村的日子里,她尤其会特别注意留守儿童的采集,每一个都做了更加详细的分类和注释。


  “数据越详细,对后期分析和给出更精准地建议息息相关。我希望有一天,农村教育的路子不再是耽误农村孩子前途的根本原因。”现在,任秀已经是河南省农村农业局一名工作人员,从事着农业农村信息化有关工作。


论文五:时髦的砖窑男孩


  染着头发、穿着风衣搭配皮鞋,走路手插兜的两兄弟很快成为李浩鑫自选的走访对象。


  李浩鑫是贵州大学2018级农林经管专业的研究生,2018年的暑假在五星村走访时,李浩鑫瘦瘦地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有他在的地方也时常充满欢声笑语,看起来大大咧咧,实际上心思细腻,善于思考。除了分配好的走访任务,其余时间他还喜欢自己寻找一些有特点的农户。


  “在哪里工作,收入怎么样?”


  “在内蒙的砖窑打工,很苦很累,一天四五百。”


  因为年龄相仿,这两兄弟也很自然的就跟李浩鑫聊到一块儿,还邀请他到家里坐坐。到了之后,李浩鑫先是打量面前的危房,再转头看看这打扮时髦的兄弟,有些郁闷。


  “你们一年挣不少钱,怎么不把这房子重新弄一下。”李浩鑫话音未落,兄弟二人正在院里打扫的母亲停下手里的活,气急的说:“挣得多,在外面造得更凶,一年到头,2000块钱都拿不出来。”。


李浩鑫研究生毕业照


  被母亲指责后,二人不敢做声,悄默声地把李浩鑫拉到外面才又侃侃而谈自己的“消费观”。


  老大打开手机,拉出一列机票信息。李浩鑫一看,几乎都是2000元左右的全价机票。还没等李浩鑫收回惊讶的表情,老二接着说道:“我们都是说走就走,在外面也很会‘享受’,下班就去喝酒吃肉KTV,一晚上好几千呢。”


  一番交流下来,李浩鑫开始思考,这些青年能吃苦,却始终没有一个长远目标,归根到底还是环境的影响。通过走访,李浩鑫发现村里有这样思想的青年不在少数,而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就必须要有人才引领。


  最近,李浩鑫忙着参加贵州选调生的面试,而刚考上研究生时,他对自己的规划是毕业后回河北老家,并且留在城市工作。有过2018年秋天走访经历后,李浩鑫想要到农村工作的种子就已种下。2019年到2020年,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时期,每天新闻的推送都与之相关,一个个扶贫故事,一项项脱贫任务都让手机屏幕这头的李浩鑫热血沸腾,留在贵州,到农村一线去的信念越来越坚定。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要把人才运到农村去,我是学农林经管的,我希望能学以致用,为乡村振兴尽一份力。”李浩鑫说。


李浩鑫与董蕊


论文六:在“富饶”中摆脱贫困


  “贵州的资源丰富,这是她的富饶;贵州的经济落后,这是她的贫困。”合上王小强《富饶的贫困》一书,远在1000公里外华南农业大学读博的孟晓志想起第一次深入贵州山村的画面。


  汽车行驶在高速上,隧道连着隧道,下了高速往省道开,越接近目的地越是置身于大山中。


  “翻过一座山峰,又连着几座山峰,绵延不绝。”孟晓志被贵州奇特的地貌环境吸引,一直看着窗外。


  破旧没有门窗的房屋,坑坑洼洼的道路......到了五星村,周围环境打破了让这个北方男孩对传统农村贫困的认知。


  “相比我北方的家乡,这里的苦是我没有见过的。”在北方农村长大孟晓志,最初知道要参与五星村项目研究工作时,心里充满自信,想着按照搭好的理论框架来就行。


  在五星村走访的时间里,孟晓志的视角里到处都是山,以及被大山遮住的远方。


  “他们的村子‘很大’,户与户之间的距离很近,近在咫尺,但是又很远,远到串门都需要走半天。”从地理条件、人居环境开始分析,孟晓志认识到了贵州山区脱贫攻坚任务的艰难。


  夏季,五星村蔚蓝的天空映衬着翠绿的大山,这样的景色也让孟小智拿出手机不停的拍照录像,再传给远方的家人朋友。


  晓志有些微胖,笑起来很有亲和力,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在村里走访常常惹得村民不自觉配合他说起贵州味儿的普通话,有时说了两三遍小智还是听不明白,引得说话的人和周围的人捧腹大笑。


孟晓智现在是华南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在读博士。图为孟晓志近照。


  村民的淳朴是晓志理解“贵州富饶”的其中一项。“他们很热情,路过谁家,就会叫你进来坐坐喝水,或者吃饭。”晓志说,五星村又有不少村民是少数民族,保留着独有的民族文化和个性。


  在五星村的日子,晓志像一个刚学会说话的幼儿,对于村民的生活生产各种文化都很好奇,都想了解。因此,他的走访除了常规项目询问外,他总是要跟农户聊上好半天,直到被同伴再三催促着离开。


  “在这样的富饶中摆脱贫困也是一件艰巨的事情,因为我们秉持着一股原则,发展经济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回到学校,晓志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一一记录,他明白了为什么贵州不迅速发展产值高但污染大的重工业,而是要发展以旅游业为基础的服务业及技术含量高的第三产业。但是,这样的产业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调研前后对于脱贫攻坚的了解变化太大了,可以说刷新了我的认知。”孟晓志说,参与五星村调研之后,不仅使他对贫困有了深入的了解,也深深的感受到贵大高端智库团队的温暖与凝聚力,而他现在正努力学习更多关于农村建设的课题,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像老师一样带领学生在大地上书写文章。



此文收录于贵州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高端智库《五星之路--贵州省织金县五星村脱贫攻坚纪实(伍国勇 等著)》一书


原文链接地址:http://jgz.app.todayguizhou.com//news/news-news_detail-news_id-11515115661870.html 

记者 方亚丽

刊发时间:2021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