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路过贵州剑河县时,毛主席脱下身上的一件毛线衣送给当地一名饥寒交迫的苗族老人。87年过去,这段军民鱼水深情的故事,始终鼓舞着当地干部群众自强不息、不懈奋斗。贵州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更需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动力助推高质量发展。近日,就“毛主席送毛衣”承载的革命精神、重要意义和对贵州高质量发展的启示等话题,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专访了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李传兵。
李传兵教授
记者:如何理解“毛主席送毛衣”背后承载的为民情怀?
李传兵:“毛主席送毛衣”发生在红军长征中途经贵州期间,体现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尽管长征途中红军条件极端艰苦,但毛主席仍心系贵州人民,将人民群众的利益置于心中最高位置,将自己的毛线衣和干粮送给了受尽人间苦难的“干人”。作为一支听党指挥、作风优良的队伍,红军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做好了随时随地为中国革命胜利以及人民幸福牺牲一切的准备,不论长征路上多么艰苦,工农红军始终不忘帮助沿路的困难群众。
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全心全意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失去了生命力。事实证明,长征的胜利不仅是党在军事战略上的胜利,更是在赢得民心上的胜利。正是因为党的正确领导,工农红军才得以突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实现了战略转移上的胜利,也正是因为人民群众无条件的支持,工农红军才得以浴火重生,保存中国革命的火种。
记者:您认为这一事件蕴含着什么样的重要历史价值?
李传兵: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毛主席送毛衣”的故事表明,我们党在任何和条件下,都毫不动摇地坚定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李传兵教授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一以贯之,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制胜法宝。毛主席将毛线衣和干粮送给群众后,他蹲下来,亲切地对这位绝望的老人说:“老人家,你记住,我们是红军,红军是‘干人’的队伍。”穿上毛线衣的老人感动地直点头,嘴里连声念叨:“红军,红军……”领着她的小孙子,颤巍巍地走了。毛主席身体力行,用温暖人心的举动亲自践行并阐释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用实际行动为全体党员做出了表率。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否实现人民的利益,能否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是衡量我们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否正确的最高标准。中国共产党取得百年征程上一系列重大胜利的基本经验之一,就是在理想信念上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地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创造历史伟业。
记者:“毛主席送毛衣”精神为贵州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什么启示?
李传兵:我认为,最大的启示是坚持共同富裕的发展方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毛主席送毛衣”的故事充分展现了党对困难群众的高度关注和殷切关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贵州省如期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彻底摆脱了长久以来困扰贵州的深度贫困问题。展望贵州省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在全省整体摆脱绝对贫困的基础上仍继续努力,逐步缩小省内贫富差距将是贵州在当前和未来时期的一个重要发展目标。
原文链接地址:http://jgz.app.todayguizhou.com/news/news-news_detail-news_id-11515115661410.html
记者 袁航
刊发时间:2021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