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画乌鸡具有乌皮、乌骨、乌肉、乌内脏、肉质鲜美、耐粗饲、耐寒、抗病力及适应性强等特点,觅食力强、摄食范围广,肉质细嫩味美、朴鼻清香,特别适合农家散养散牧。”贵州省科技特派员黔西市服务团团长、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张依裕告诉记者。
贵州省科技特派员黔西市服务团团长、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张依裕(左二)正在指导农民养殖
5月12日,在黔西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张依裕带领4人专家团队,到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群益村和金碧镇黔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行黔画乌鸡保种、选育、扩繁、管理和销售等的现场调查、走访和座谈。
专家们来到新仁乡化屋乌鸡养殖场、养殖示范点和养殖户,实地调研黔画乌鸡品名来源、存栏情况、饲养技术、经营模式、产品销售情况等内容。现中心产区新仁乡存栏4000余羽,现有1个保种场、3个生态养殖示范点和50余家专业养殖户。调研过程中,专家们对化屋养殖场内的黔画乌鸡进行了品种鉴定、毛色分选,结合水源生态保护,对目前分散存在的乌鸡养殖给予选种、选配、饲喂、基地选址、笼舍设计及粪污处理、正确收集和存放鸡蛋、品牌文化打造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
黔西当地开办的黔画乌鸡养殖场
在金碧镇贵州黔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专家们对公司黔画乌鸡保种选育、圈舍改造、配套生产模式、林下散养、饲草种植、销售渠道等情况展开考察,并对公司存栏的1300羽乌鸡的同质选配、本交笼改造、林下散养、大棚养殖、市场定位等方面进行现场技术指导,为技术员进一步选好乌鸡,推进保种选育扩繁一体化,促进黔画乌鸡产业标准化、规模化、特色差异化发展提供思路。
张依裕专家团队了解养殖户生产情况
据介绍,2012年,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毕节市畜禽遗传资源管理站、黔西市农业农村局,开展黔画乌鸡保种选育和开发利用工作。截至目前,向社会提供了100余万羽的乌鸡苗,带动了100余户贫困户脱贫,在推动黔西县生态家禽产业化发展和特色产业兴乡村起发挥了重要作用。
原文链接地址:http://www.ddcpc.cn/detail/d_bijie/11515115639975.html
记者 张凌
刊发时间:2021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