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新闻客户端):【世界读书日·观点】大学教授:希望每个人都增加一点读书的投入

发布者:prman发布时间:2021-04-25浏览次数:178

深刻的心得和感悟不是凭空而来,而是近20年精读《红楼梦》的结晶。

早在2002年,他每逢假期回家,总是携着一本甲戌本《红楼梦》回家阅读。“这部《红楼梦》最早的手抄本仅有十六回,通篇都是繁体字,也没有标点,对于当时读本科的我来说,既新鲜有趣,又充满挑战。”他笑着回忆说。

赵永刚近照。

之后,赵永刚在四年时间内通读《红楼梦》数遍,其中的《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更是读了十几遍。在他看来,借助甲戌本满满的脂砚斋评语,可以很好地理解曹雪芹的创作心理,体会中国古典小说独特的审美范式。

回忆多年沉迷《红楼梦》的经历,赵永刚把阅读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大学时代自由散漫的阅读,像许多初学者一样被里面凄美的爱情故事所吸引,并把林黛玉作为了毕业论文的主题。

博士毕业后,他在贵州大学中文系开设《红楼梦》研究课程,通过完整、系统的研究获得了许多新的启示。因为见解独到,不仅获得了同行们的诸多赞誉,更被推选为北京曹雪芹学会理事和贵州省红楼梦研究学会副会长。

“《红楼梦》作为中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之一,其实就像是一座高峰,爬上这座高峰,再看其他小说,总是有点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赵永刚说,教育部选择《红楼梦》作为高中生整本阅读的书目,并纳入考试范畴,是经过深重考虑的。

通过《红楼梦》及其他书籍的阅读,他把自己的阅读心得分成三个阶段:信—疑—信。就是首先要相信所读的书籍,这样才能够去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要产生质疑;在解决质疑后,又会重新发现该书的伟大,于是更加坚信其价值。

他分享道,如曾国藩所说,阅读就像兵家战争,看书就是攻城占地,开拓疆土,读书就是深沟堡垒,坚守阵地。因此,如果花一段时间精读一本书,再把阅读心得和方法应用到其他书本上,则会受益匪浅。

如何选择书籍呢?在他看来,尽管泱泱中华五千年书籍浩如烟海,但并不是所有书籍都值得阅读,而只有经过历史检验的经典之作更有阅读意义。如《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坛经》《近思录》《传习录》等涵盖了儒释道三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就值得好好精读。

世界读书日之际,赵永刚希望每个人增加一点读书的投入,包括时间、空间和经济。“快递单里面最好多一点书籍订单;家里的核心设施除了电视和娱乐设备,最好有一个书房;能够从玩手机的时间里,挤出一些来阅读书籍。”他说。


原文链接:http://jgz.app.todayguizhou.com/news/news-news_detail-news_id-11515115623218.html

记者 赵毫

刊发时间:2021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