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新闻客户端):贵大校友冷少农的深情家书:“我是把我的孝移去孝顺大多数痛苦的人类……”

发布者:prman发布时间:2021-04-25浏览次数:611

“我是把我的孝移去孝顺大多数痛苦的人类,忠实地去为他们努力……我要这样干,非得把全身的力量贯注着,非得把生命贡献!”

近日,贵州大学接棒全国党史故事百所高校接力讲述活动,深情讲述贵大校友、“红色特工”冷少农的一封家书的视频,迅速掀起了热潮。

冷少农是贵州省最早打入敌人“心脏”,从事党的地下工作而后为革命献身的烈士,他也是为贵州大学留下红色历史的校友。“让劳苦大众有饭吃、有衣穿”冷少农用最朴实的语言,说出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情怀。

贵州大学大学生宣讲团的成员们从冷少农的一封家书开篇,结合详实的历史资料,讲述了冷少农为了革命事业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情怀,深刻感悟了老一辈革命家为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事业贡献自己的初心。

据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发扬红色文化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切实引导广大师生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今年3月以来教育部组织开展了“网上重走长征路”党史故事百所高校接力讲述活动,从用好学校中蕴含的丰富党史资源入手,鼓励师生通过微视频形式,多维讲述党史人物故事与自身感悟,并以新华网为主平台开展全网接力推送,迅速在全国高校形成了追忆峥嵘岁月、探寻红色印记的党史学习讲述热潮。

“透过烈士家书,我们依稀能看到行走匆匆的革命者的背影和他们为国为民请命的情怀。今天,我们贵大学子将牢记光荣校史,传承红色基因,坚定与祖国同发展、为人民谋福祉的理想信念,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贵州大学大学生宣讲员王玥说。

据了解,贵州大学大学生宣讲团将陆续通过微视频形式,多维讲述建党百年历史车轮中的红色故事,激励新一代青年勇担重任、砥砺前行。

人物档案:

冷少农,原名冷肇隆,1900年出生于贵州省瓮安县冷家堡一户清寒农家,1923年毕业于贵州省法政专门学校(该校于1928年并入省立贵州大学),在校期间接触到大量共产主义著作后,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并将自己的名字“肇隆”改为“少农”,立志要为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事业贡献自己的一生。

1925年,冷少农告别母亲、妻子和5个月大的儿子,只身赴广州投考黄埔军校,后被安排在黄埔军校政治部工作。在黄埔军校期间,冷少农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随国民革命军东路军部队北伐,转战数省。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实行“清党”,冷少农因没有暴露政治身份,在国民党军中潜伏下来。

冷少农知道,身处龙潭虎穴,从事无比凶险的情报工作,随时都有可能牺牲生命,自己也许等不到孩子长大的那天。于是,他在1931年1月8日给儿子写下了第一封,也是最后一封信。1932年6月9日,冷少农因叛徒出卖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


原文链接:http://jgz.app.todayguizhou.com//news/news-news_detail-news_id-11515115622517.html

记者 王雨

刊发时间:2021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