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基业,人才为本。
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社会兴旺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视察贵州时,赋予贵州“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的重要使命,作为一个地处西部,科技发展相对薄弱的省份,通过大数据实现“后发赶超”,数字经济人才势必发挥了重要作用。
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现代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李少波
在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现代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李少波看来,如今,数字经济已经由以往的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向智力密集型转变,数字经济对于高素质人才的依赖高于以往任何经济范式,贵州数字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紧迫。
通过近年来的工作和调研交流,李少波发现,贵州数字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但依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尚未形成系统的加工、处理、共享、流通技术与规范,大数据理论研究滞后于产业发展、技术开发和产品研制滞后于应用需求。”
李少波说,贵州缺乏大数据领域高层次人才问题也十分突出,从总体来看,数字经济人才在质量和规模两方面都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更好发挥高等院校培育数字经济人才主力军的作用,李少波也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要进一步加强数字经济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大数据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推进高校数字经济科教融合工程,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倍增作用。建设国家及省市大数据数字经济创新体系,推动大数据的融合集成、开放共享、安全保障、产业应用等方面的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推动大数据在政府治理、民生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进步。进一步加大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省级、国家级数字经济创新平台建设,同时加大在公共大数据的融合挖掘、开放共享、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原始理论创新、应用技术创新和引进消化集成再创新成果。
针对数字经济人才培养问题,李少波表示,贵州应该加快推进高校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提质工程,加大对大数据、数字经济领域“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人才培养,做强数据要素坚实根基。注重大数据人才多学科交叉培养,推进高校大数据科教融合工程,进一步改善人才培养方式、路径与方案,修订与优势特色产业密切相关的计算机、软件、电子信息、机械、制药、生物、化学化工等学科或专业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方案等,鼓励用多种形式培养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所需要的人才。
李少波认为,针对高校数字经济产教融合工程,应该加大投入,努力建设高水平数字经济实践教学平台。通过多学科协同合作,组建数字经济领域的高水平实践教学平台。此外,实践教学平台要结合学科现有基础,同时联合贵州省在本领域的骨干企业与研究机构,面向重点高校、重点行业应用,建设开放、共享的数字经济实践教学平台、实习实训基地。
数字经济人才培养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建设。李少波建议,要加快推进高校数字经济师资队伍提升工程,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紧密的创新人才团队。对于优秀青年人才给予稳定支持,对于高层次人才要在职称评聘绿色通道、子女入学、配偶工作调动等方面给予更多关怀,在省级、部级、国家级人才计划推荐上给予更多政策倾斜。
原文链接:http://jgz.app.todayguizhou.com/news/news-news_detail-news_id-11515115621182.html
记者 盛道利
刊发时间:2021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