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贵州省将教育扶贫作为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手段,形成了全社会参与全链条护航的局面,让家庭困难的学生上学不再难。
王雨萱现在就读于道真自治县曙光小学三年级。“我的老家在道真自治县隆兴镇的一个小村子里,那里非常的偏僻,交通不便,上学非常的远,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每天都需要爷爷的接送。”现在,得到扶贫政策的帮助,举家搬到县城,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出了小区大门就能踏进校园。
秦伟是铜仁市民族中学高中二年级学生,交通的飞速发展, 家与学校的距离迅速缩短,也让山里山外联系更加紧密;许多乡亲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走出大山,移进幸福!
贵州师范学院的谭永琴和万家欣均来自学院的扶贫联系点印江自治县,她们告诉记者,除了享受到国家的扶贫政策外,还得到了学校的特别关心,同学们也纷纷将自己的补助名额让给印江籍同学。
吴光明和王应梅来自台江县,现在就读于贵州财经大学。吴光明向记者展示了自己棒棒的身体,他说自己在学校食堂能吃到家乡味道,因为学校对口帮扶台江,食堂很多食材来自“校农结合”。王应梅说不仅自己获得国家和学校的帮助,自己的妹妹也获得了远赴杭州交流学习的机会。
就读于贵州大学的黄飞和秦明江来自贞丰县,他们在校期间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扶助。据介绍,贵州大学按照“大扶贫”战略行动的工作部署,积极有效推进对口帮扶贞丰县。定点扶贫,全校发力走下去;第一书记,驻村一线作主力;校农结合,打造扶贫新亮点;全校38个基层党委结合学科专业优势和人才智力优势与贞丰县14个乡(镇)开展组团式对口帮扶,充分发挥科技、教育、智力等优势,全面助力贞丰县“脱贫摘帽”和巩固提升。
贵州以教育脱贫攻坚统揽全省教育事业发展全局,紧扣“义务教育有保障”目标,抓好控辍保学核心指标,做好学生资助、教育经费、易地安置点学校建设、教师队伍配备、东西部协作、学校安全稳定六项教育保障。率先在全国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政策,累计资助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228万人次,发放资助资金71.88亿元;累计投入中央资金320余亿元和省级资金100余亿元,建设农村寄宿制中小学3000余所、乡镇教师公租房(周转宿舍)14万余套,新建、改扩建全面改薄、薄改与能力提升项目5000余所、城镇义务教育学校279所,集中完成学校地质灾害治理238所,人口30万人及以上的县实现特殊教育学校全覆盖;“校农结合”全面实施,有效解决贫困地区农产品“规模小”“销售难”问题,贫困地区农产品基本实现“尽产尽销”,初步实现学校后勤有保障、贫困人口有增收、食材质量有提升的多赢局面;全省各级各类学校食堂累计采购贫困地区农产品达123.8万吨,采购金额达90.71亿元,有效带动省内近4000个种植养殖基地发展,促进260万亩土地产业结构调整,带动贫困人口10万余户42万余人增收,覆盖带动近百万群众发展生产……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贵州控辍保学一个不少、精准资助一人不漏、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配套学校一所不少、问题整改一个不留、东西部教育协作一所不落、学校疫情防控一步不错。
原文链接:https://site.gog.cn/650003/10623699195495773
记者 张天明 简薏晔 林 童
刊发时间:2020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