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好书记】牛素贞:一捧清茶助力脱贫

发布者:新闻网1发布时间:2020-04-03浏览次数:1002

人物名片:

牛素贞,贵州大学茶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贵州省古茶树保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自2008年以来,开展贵州古茶树、野生茶树的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研究,承担与古茶树相关的国家级、省级课题10余项,发表与古茶树相关的研究论文20余篇。

科技强先服务地方

作为贵州大学茶学院党支部书记,牛素贞多次带领党员赴党建扶贫点——贞丰县长田镇进行帮扶工作。长田镇位于贞丰县西北部,是贞丰县茶叶种植大镇,现有茶叶面积1.5万亩。在贵州大学茶学院教工党支部进驻以前,长田镇延续40年依靠简单的机器进行炒青茶,当地茶农主要以种茶为主,售卖茶青,对制茶技术缺乏系统培训,缺乏与市场的对接,销售渠道不畅,茶农增收困难。
经过多次现场调研,并与贞丰县政府领导、长田镇政府领导的沟通后,牛素贞带领茶学院教工党支部科技团队,先后在茶叶生产加工的重点时期,为长田镇的茶农、茶企、茶叶加工户进行技术培训,囊括茶叶管护、红茶制作、绿茶制作、茶树品种与繁育技术、茶艺培训等。同时,她还将长田镇作为茶学院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实现产学研融合。

尽管身怀六甲,牛素贞仍不辞辛劳带领支部党员及群众教师、研究生党员奔赴沿河、普安、望谟和湄潭等地开展科技扶贫工作。自2020年2月10日来,牛素贞向各地涉茶人员公布电话号码进行线上指导,解决了茶青质量管控、茶叶加工、春季幼龄茶园管护和种植中遇到的问题;带领研究生党员学生开展了古茶树科技种植,使得托家地一个组60余户人家靠古茶树带来的收益平均达到了6-7万元/户,真正实现了产业脱贫。

帮扶期间,牛素贞还指导长田镇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推进茶叶产业,指导长田镇积极争取东西部协作帮扶城市——宁波市海曙区2019年对口帮扶资金400万元,建成投用占地2600㎡的贸易与服务为一体的“中国金县·黔西南贞丰茶叶交易市场”。2019年,茶叶交易市场吸引浙江、山东等省内外茶商30余家收购干茶,将长田镇周围的春茶销售一空。仅2019年上半年,长田镇茶叶交易市场成品茶交易量达28万斤,交易额达4480万元。

多年来,牛素贞还多次深入普安县、都匀市、湄潭县、凤冈县、黎平县、三都县、独山县、惠水县、纳雍、观山湖等地开展茶叶栽培培训70余场、技术咨询200余次,培训7500余人次,为脱贫攻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努力践行党员宗旨

多年来,牛素贞从未忘记自己作为一名党员的使命与担当,利用自身专业造诣以服务地方为己任,通过对分布在全省普安、望谟、贵安、沿河、习水等43个县的古茶树进行的调查研究结果,长期服务于古茶区域的公司、合作社和农户,指导他们在保护的基础上科学利用古茶树资源脱贫致富。2017年,牛素贞荣获2017年度“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优秀专家称号。

2018年至今,牛素贞立足普安县古茶树资源,积极引导茶农树立“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意识,着力解决古茶产业发展中遇到的育苗、加工等技术难题,多次带领团队的老师和学生进行古茶树育苗指导和试制性研究,总结了一套更适合本地古茶树繁育和加工优质红茶的工艺,降低了育苗成本,将育苗成活率从原来的25%左右提升到80%。她支持当地古茶专业合作社发展,争取各方资金支持发展古茶树育苗产业,带动周边农户从最初的30户,发展到如今的180多户。

同时,牛素贞在普安选育了22个优势古茶树株系,在当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古茶树育苗、古茶树制作加工、古茶树产品销售、古茶园旅游开发的产业链条,带动当地涉茶农户年收入人均增加3500元以上,为普安县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此外,她还挖掘当地传统种茶、制茶、用茶等传统文化,系统分析茶文化所承载的功能背景,为茶农编制《古茶人家饮茶文化》,并协助当地传承人提升茶文化内涵并发扬,用文化引领茶产业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保护茶资源

牛素贞认为,打响“贵州是世界茶源地”这一金字招牌,无论是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还是资源所在地,都应该有意识地重视、保护古茶资源;同时还要推动发掘古茶区域的茶文化,让茶文化得以传承,发扬光大,继而为贵州的茶产业插上翅膀,引领贵州茶产业发展。
实际上,为维护“贵州是世界茶源地”这一金字招牌,贵州早就在“里子”上下了真功夫。据介绍,关于古茶资源保护,早在2017年9月,贵州便正式实施了《贵州省古茶树保护条例》,贵州省由此成为全国第一个在省级层面为古茶树立法的省份。其中,该条例认定对100年以上的古茶树加以保护,对此,牛素贞希望再加大范围保护茶资源。

“认定一批古茶园,加快古茶树种质资源圃建设,合理利用。”牛素贞说,种质资源是一个战略资源,也许目前我们看不到它的利用价值,但等几十年、几百年后,人类对茶树的利用方向改变了,它的利用价值就可能凸显出来。在利用时,也要思考茶树的生物学特点,在符合可持续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加以利用,以实现其价值。

责任编辑:刘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