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贵州广播电视台官方新闻客户端):专家指导农户信心倍增 技术保障山药增产增收

发布者:校办站点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06-16浏览次数:590

“杜鹃花开艳,山药播种忙”。 贵州大学蔬菜产业专家团队山药小分队队长闫见敏副教授所率领的团队自今年3月以来多次赴安顺指导山药种植及生产,为当地山药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指导和帮助,得到了当地企业和农户的称赞。

3月7日,在接到企业有关山药播种、病虫害防治等问题的咨询电话后,闫见敏及蔬菜病虫害防治专家陈洋副教授、李云洲副教授、“博士村长”蔡洪广做好疫情防护后立即赶赴安顺市兆丰源农业有限公司。专家们首先考察了山药留种棚,发现了留种山药中存在许多畸形块、带病菌块、多年留种块等。闫见敏指出,山药留种要精选种块,存储条件要严格,应注意温度最好维持在4-6℃、湿度维持在80%-85%,并建议在留种棚放置几个温度湿度计,同时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充足的光照等。在贮藏前要晒种至山药种块断面呈现裂口,然后低温干燥保存,后期要注意翻检晾晒、通风降湿。在基地播种现场,专家们针对山药的种植技术进行了细致讲解和指导,并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3月20日,闫见敏、李云洲、蔡洪广一行三人应邀前往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小寨村山药种植大户严勇的基地。在与严勇的交流中,专家得知他的山药种块在保存过程出现大量腐烂,经济损失高达5万多元。专家初步判断该现象是山药留种保存过程中使用了假药所导致的,并现场开展了如何鉴别真假农药、如何维权等多方面的培训,叮嘱农户购买化肥、农药等农资一定要去正规的店铺。严勇对所种植的150多亩山药销路问题的担忧,专家建议他积极转型,利用电商平台,做好线下、线上两个市场,做广山药的销路。交流结束准备返回时,正在播种的工人们突然唱起山歌,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农忙辛劳也快乐。

3月21日,闫见敏、李云洲和蔡洪广来到安顺市西秀区狗场屯村调研山药播种情况,闻讯而来的村民竟有十几拨人。“去年的山药有很多畸形,怎么回事?”“刚种下的山药,怎么发黑了?”……村民们纷纷想要让专家们去自家查看留种情况,在去往村民家中的路上还出现了被其他人“半道劫走”的情况。专家耐心回答着农户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临行前一些农户还一直追问“明天还来不来?”“什么时候再来?”

“山药种下50多天,怎么还没出苗?往年20多天就出苗了,闫队长能不能过来看一下?”4月24日,闫见敏在接到安顺市兆丰源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兆丰的咨询电话后,当天下午便同李云洲及动科院郑寅副教授赶赴该公司基地,了解山药的出苗情况。经过现场了解情况,再结合今年贵州省4月份阴雨连绵的低温多雨天气,专家们初步判断是因为山药播种后遭遇低温多雨、忽冷忽热的异常气候等现象造成山药出苗迟。闫见敏建议以“二十四节气”为参考,进行主要的农事操作。在走访当中,专家们通过观察山药搭网架与传统搭架的区别,经过用工量、竹竿成本及采收成本等几方面的比较,发现山药搭网架比传统竹竿搭架要省工、省钱,便积极向当地种植户推荐该新搭架方式,同时宣传清洁田园的重要性。

5月23日,闫见敏在兆丰源山药基地调研时发现有的山药植株出现疑似病毒病症及其他不明病症,向贵大农学院植物保护专家杨再福副教授及山药联盟主席刘升老师请教后,得知山药出现的不明症状正是蓟马危害后的症状,随即向基地负责人传授了鉴定蓟马的方法及防治措施。随后闫见敏向正在搭架的山药农户宣讲了山药网架及传统竹竿搭架的优缺点,并嘱咐农户插竹竿前一定先将竹竿用多菌灵喷施或浸泡进行全面消毒,插杆时要牢固及搭架要及时等注意事项,同时告诉农户要及时进行间苗,以减少养分的损失。

5月28日,闫见敏副教授同李云洲副教授、李经纬副教授在安顺西秀区进行山药生产技术指导和服务时,重点针对三个山药种植合作社的生产情况进行了调研和绿色用药指导,分发低毒绿色农药,设立山药绿色防控技术示范田。针对当地长期使用自留种(6-12年种)的问题,三位专家再次针对建立山药脱毒苗体系等问题与狗场屯村村委书记陈杰进行了更深入的磋商。专家老师还冒雨在田间对疑似病毒病植株进行取样,用于实验室病害病原鉴定。

通过今年以来在安顺各地的多次调研指导,专家们发现农户对山药高效栽培技术很感兴趣,但对山药销路的担忧也成为了他们的“心病”。针对这样的情况,闫见敏与安顺市西秀区扶贫办多次进行交流沟通,协商集中对农户进行山药高效栽培技术培训事宜,并积极助力安顺山药产销对接工作,为安顺山药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原文链接地址:https://movement.gzstv.com/news/detail/262557/?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通讯员:贵州大学蔬菜产业专家团队山药小分队 闫见敏

发布时间:2020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