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晚报:儒袍终未换袈裟

发布者:校办站点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06-10浏览次数:1327


王阳明龙场悟道是贵州学术发展史的辉煌篇章,也是中国学术发展史的巨大转折。阳明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阳明文化既有深远的学术价值也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目前阳明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哲学领域,对于阳明彪炳千秋的历史贡献与文学成就之研究尚显薄弱。有鉴于此,本报特邀赵永刚博士开设王阳明诗话专栏,以王阳明诗歌为中心,采用诗史互证、诗思互鉴的研究方法,呈现王阳明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叙写王阳明波谲云诡的传奇人生,论述王阳明超凡入圣的心学智慧。

周作人五十岁大寿的时候,为自己写了一首庆寿诗,其诗首联曰“前世出家今在家,不将袍子换袈裟”。传统中国人有一种命运轮回的迷信,周作人就认为自己的前身是出家的和尚。在关于王阳明的诸多传奇故事中,也有王阳明前身是和尚的说法。

明代蒋一葵《尧山堂外纪》记载说,王阳明在江西剿匪时,曾经到过一座寺庙,寺庙隐蔽处有一间房屋门窗紧闭,还贴着封条。王阳明有些怀疑,以为和尚在此房间有藏污纳垢之事,命令和尚打开房门验看。寺中住持面有难色,对王阳明说:“室内之物,于大人不利,还是不看为好。”住持如此说,更引起王阳明疑心,甚至认为住持通匪,这房中定然是储藏金银之所。于是就不顾住持反对,命随从砸开了房门。迈步走进房屋,才发现空间很窄,阴暗潮湿,并无值钱之物,只是房屋中间放置了一口大缸,缸口用封条密封,上面布满灰尘,封条褪色,黄白相间,一看就是密封了多年的旧物。王阳明还要打开封条查验,住持更加紧张,又来劝阻,说:“大人万万不可造次!”王阳明疑心更重,哪里听得进去。但是当封条揭开,王阳明凑近一看,大吃一惊。

原来缸中端坐一尊坐化的和尚,圆寂多年,却肉身不腐,面色如生。仔细端详这和尚,其相貌竟然与王阳明一般无二。和尚身上还贴着一张纸条,上书七言诗,其诗曰:

五十年前王守仁,开门原是闭门人。精灵剥后还归复,始信禅门不坏身。

王阳明被眼前的一切惊得目瞪口呆,半天没回过神来。心神稍微平复之后,慌忙请教住持。住持说:“缸中高僧,乃是大人前身。只是二龙不相见,阴阳不相叠,今日前身既已现世,大人今身又将置于何处呢?”住持话音刚落,王阳明就觉得脊背发凉,出了一身冷汗,请教住持如何处理此事。住持说:“敬谨焚化,建塔瘗之。”王阳明一一照做,之后就三缄其口,未尝对外人说起此事。

这个故事流传很广,前身云云,无非是街谈巷说之语,不必当真。只是王阳明早年痴迷佛教,常去寺庙谈玄论道,朋友圈子中也有一批高僧大德,这倒是不争的事实。

王阳明二十八岁考中进士之后的几年,也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茫茫荡荡地跟着世俗风气沉浮了很久。先是在李东阳领导下,与一批文士诗酒往还,希望借助文章扬名后世。观政工部时期,外寇猖獗,奉命出使关外,考察军事守备与军屯情况,回来写了一份考察报告,即《陈言边务疏》,列了八个条目,分别是蓄才以备急、舍短以用长、简师以省费、屯田以足食、行法以振威、敷恩以激怒、省小以全大以及严守以乘弊。这篇奏疏涉及军队人才选拔、军事财政管理、军事战略技巧等问题,是一篇很有见地的经世大作,只是王阳明当时年资尚浅,官位低微,这奏疏上奏之后,如石沉大海,没有引起当政者的重视。

王阳明少年时期就弓马娴熟,出使塞外,策马奔腾,没有任何闪失。回到京城,却大意失荆州,冷不丁从马上摔下来。这一摔委实不轻,在家里趴了十几天,在仆人的搀扶下,勉强能够行走。正如其《堕马行》所言:

我昔北关初始归,匹马远随边檄飞。涉危趋险日百里,了无尘土沾人衣。长安城中乃安宅,西涯却倒东山屐。疲骡历块误一蹶,啼鸟笑人行不得。伏枕兼旬始下庭,扶携稚子或能行。

弘治十二年(1499)八月,王阳明痊愈之后,被工部委派到河南濬县监督营造威宁伯王越的坟墓。这也是无关紧要且非常无聊的工作,王越因军功卓著被封为伯爵的事迹,却实实在在地激励着王阳明重新燃起军事梦想。营造间歇之时,王阳明就把役夫组织起来,演练《孙子兵法》中的阵法,不知者以为是无事生非,有识见的人却明白王阳明志向远大,不会久困池中。

王阳明以军事管理的方法管理修墓役夫,极大提高了建造效率,出色地完成了营造任务。验收之后,王越的家人非常满意,奉上银钱致谢,王阳明分文不取。只是对王越家人说:“我年少之时,对威宁伯已是仰慕不已,还曾经梦到他老人家以佩剑相赠。当时我想,我与威宁伯素昧平生,蒙他老人家厚爱,却无以为报。此番奉命营造威宁伯安息之所,业已偿了夙愿,至于银钱,万万不敢领受。”听罢王阳明的这一番话,王越的儿子心里咯噔一下,原来威宁伯临终之时,就对他说:“我的佩剑是梦中所得,尔等资质平平,留着毫无用处。我死之后,王阳明会来拜谒我的坟墓,你们就把这把剑送给他吧。这王阳明文韬武略,将来功业远远超过于我,这剑也算是托身得所了。”其父临终所嘱,与王阳明梦中之事,若合符契,王越就把这佩剑慷慨赠与王阳明了。王阳明得了王越的佩剑,越发觉得冥冥中有一种命运的牵引,他似乎看到了二十年后,鄱阳湖上,拿着这把佩剑指挥千军万马的场景。之后数月,王阳明发愤研读古代兵书,《武经七书评》就完成于本年。

弘治十三年(1500),王阳明返京复命,工部对王阳明出使塞外、督造王越坟墓两件差事的完成情况非常满意。本年六月,王阳明升授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十月十五日,王阳明来提牢厅当值,发现狱卒竟然在空闲的牢房里养猪牟利,喂猪的食物无疑是罪犯的口粮,猪每多吃一口,罪犯肯定就会少吃一口。王阳明怒不可遏,对狱卒说:“即使是十恶不赦之人,行刑之前,尚且要赏他一顿饱饭,何况是寻常罪犯?尔等夺取人的食物喂猪,真是率兽食人恶行,谋利固然不多,却置朝廷好生恩德于何地?”狱卒还推诿说:“历来皆是如此,且俸禄低微,我们养猪也是为了补贴家用。”王阳明驳斥说:“尔等信口雌黄,天朝大狱,岂有养猪之理?若不是尔等吃喝嫖赌,乱用银钱,俸禄岂能不足家用?借口惯例,文过饰非,罪不可恕。”将涉事狱卒痛打一顿,把监狱的猪清理出来,屠杀之后,把猪肉分给罪犯同享,罪犯无不欢呼,感恩王阳明之仁德。从此之后,大明王朝监狱再无养猪之事。

王阳明在刑部任职,是恩威并施,对于受冤屈者,尽其所能地为其收集证据,洗脱罪名,弘治十四年(1501),王阳明奉命前往直隶、淮安等地审理重犯,平反冤案甚多。对于那些恃强凌弱的恶霸,王阳明则秉公执法,毫不姑息。王阳明抵达南京,监狱中有一人姓陈,穷凶极恶,一连杀了十八个人,入狱之前官至指挥,贪污了不少钱,被抓之后,家人就不断拿钱贿赂主事官员,结果关押了十多年,竟然还没处决。王阳明看罢卷宗,立刻下令将此人斩首示众。受了陈指挥贿赂的巡抚、御史等官员为之求情,王阳明严词拒绝,不受请托。临刑之时,陈指挥还叫嚣说:“死后有知,定不相饶!”王阳明笑着说:“若不杀你,恐怕那十八条冤魂饶不了我。今日就要借尔狗头,还那十八人一个公道。”王阳明毅然决然地处决了陈指挥,南京城百姓拍手称快,也见识了王阳明的霹雳手段。

弘治十五年(1502)五月,王阳明回京复命,公事之余,潜心攻读经史书籍,有时甚至通宵达旦苦读。王华担心王阳明过劳成疾,命令家人,晚上不准在书房放置灯烛。王阳明求知若渴,等王华入睡之后,偷偷起来燃灯夜读,每每到凌晨方才歇息。白天案牍劳形,晚上苦读不休,三个月之后,王阳明就扛不住了,染上了呕血之疾,无法赴部当差,上了一道《乞养病疏》,蒙恩准其回籍养病。

王阳明十三岁母亲去世,少年之时就遭遇了生死,此番大病,对于生命的思考就越发深入,护生爱生之念越发强烈。王阳明很早就对佛教、道教很感兴趣,大病之后,越发痴迷。回到绍兴,在阳明洞打坐,潜心钻研长生之术,在一帮道士的诱导下,一会儿行导引之术,一会儿静坐习定,忙得不亦乐乎。

绍兴、杭州两地佛教名山大刹很多,王阳明时常往返于南屏寺、虎跑寺之间,与高僧大德交流佛理,还曾在千佛阁苦读佛经,如其《无题》诗所言:“折得荷花红欲语,净香身处读《华严》。”王阳明甚至还萌生了出家的念头,如《圣水寺》所言:“杖藜终拟投三竺,裘马无劳说五陵。”

王阳明接触佛教、道教,花费了很多精力,道教长生、佛国净土对王阳明的诱惑不可谓不大,但是这些都要以出家为前提,可是王阳明却始终割舍不下祖母与父亲。终于在某一天,经历了无数次思想徘徊之后,王阳明猛然醒悟,人伦情感是天性使然,是人为割舍不得的,出家不如在家,佛老不如儒家。王阳明回归终究还是回归到了儒家,儒袍终未换袈裟。这醒悟的机缘,就在王阳明对西湖僧的点化上。

西湖旁边,有一位从河南来的和尚,定力极高,坐管三年,从不睁眼看任何东西,从不开口说任何话。王阳明来到和尚身边,大喝一声,说了两句话,这和尚马上就破了戒,开口开目,王阳明又点拨了和尚几句,和尚感激涕零。第二天,和尚挑起担子,直奔河南老家还俗去了。毕竟王阳明所言为何,下期《佛教执著儒洒脱》一文中有分晓。

赵永刚

专栏作者简介

赵永刚,文学博士,现为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中文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术兼职有贵州省《红楼梦》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儒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诗教学会理事、北京曹雪芹学会理事等。

出版学术专著《王阳明年谱辑存》、《中国古代文学传习录》、《清代文学文献学论稿》、《杭世骏年谱》等。

原文链接地址:https://wb.gywb.cn/ipaper/gywb/html/2020-06/10/content_10053.htm?from=singlemessage#0-qzone-1-7048-d020d2d2a4e8d1a374a433f596ad1440

 

作者 赵永刚

发布时间:2020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