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本草贵州】印江县:黄精育苗面积突破500亩 渐成百姓致富“黄金”

发布者:校办站点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06-03浏览次数:720

5月29日,贵州省中药材专班专家组到印江调研中药材产业发展,助力当地中药材提质增效。

此次调研,由贵州大学副校长向淑文率队,调研组前往刀坝镇玉岩村玉龙山黄精种植基地,与企业负责人进行深入交谈,了解企业在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方面的情况,并就中药材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交流。

记者跟随调研组一路开车盘旋来到玉龙山顶,经测算,此处黄精种植基地海拔高度约1200米,适宜黄精生长。根据黄精的生长周期计算,从种植到采挖,需要耗费五年左右的时间,较长的成熟期也延长了管护周期,为当地群众带来了较多的务工机会。

从山顶往下望去,漫山遍野种满了黄精

该基地由龙头企业贵州和自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经营管理,公司负责人介绍说:“这几个连片山头的黄精种植面积有4000余亩,是去年的改良品种,亩均产约5000斤,按目前市场价10元每斤鲜品计算,预计每亩产值达到5万元。”

“只要勤快,年龄稍大的老年人可以做,山上空气好,还能有收入。以前村里办传统种植,不成规模,零散发展,最终都没成气候,如今选择黄精,群众只管出力、出地,不担风险。”印江县农业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在种植基地,向淑文为印江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点赞鼓励”。他说:“印江中药材产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印江要结合贵州省出台的《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中药材产业发展推进方案(2019—2020年)》持续抓好中药材产业。贵州大学将在人才培养、技术指导、产品研发等方面给予印江中药材产业支持和帮助,助推印江中药材产业提质升级。”

调研中,印江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浩然介绍,近年来,印江县委、县政府以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为依托,采取规模发展和精细化管理的方式,利用现有丰富的仿野生中药材资源,积极鼓励和支持经营主体发展中药材全产业链生产体系。今年,印江县种植中药材1万亩,建成种苗(子)繁育基地2个,成功带动贫困农户1560户6000多人就业增收。

黄精果实

记者还了解到,近年来,刀坝镇通过盘活土地资源、培育支柱产业、引导户户入社、理顺利益链条、紧盯示范引领、拓宽产销对接等措施,以政府主导、市场培育为主体,按照产业发展规划,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发展了中药材、精品水果、生态茶叶等产业,全镇正发生村村有产业、户户能增收的喜人变化。

不仅如此,刀坝镇位于印江自治县北大门,是两省四县六镇的交界地,与小井乡隔山相望。今年,铜仁市探索“9+2”模式帮扶沿河县,刀坝镇则对口帮扶深度贫困县沿河县的小井乡,积极为沿河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帮助群众增收。

截止目前,印江县已累计发展中药材产业10万亩,其中2019年新增种植面积2.1万亩,主要种植黄精、菊花、天麻、青蒿、白术、花椒、金银花等中药材品种30余种,累计投入财政资金6000万元。

现已建成种黄精繁育基地3个,育苗面积500亩,在南部和北部各建成1个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示范面积1万亩,已建成的印江万亩优质黄精基地,据了解目前是全省最大的优质黄精生产基地。

印江县以现有中药材生产基地为依托,采取规模发展和精细化管理的方式,利用现有丰富的仿野生中药材资源,积极鼓励和支持经营主体发展中药材全产业链生产体系,力争中药材产业发展有新的突破,切实提高中药材加工转化率和综合利用率。

种下黄精赚“黄金”,发展黄精产业将“输血”变为“造血”,黄精种植产业不仅推动印江县产业扶贫工作,也为印江的未来发展埋下货真价实的“真金白银”。

原文链接地址:https://xdc.gog.cn/article/2020/05/31/474uF3H7.html?t=1591014001243

 

记者 张文莉

发布时间:2020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