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大新闻网讯(公共管理学院 龙世英 陈璨颖 摄影报道)4月21日至24日,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学院”)通过网络会议的方式开展公管学院第七期党员继续教育培训班进行主题党课讲授。
4月21日,公管学院副院长靳永翥为培训班的党员们讲授主题为“公民人格成长与公共精神‘质量’”的党课。
靳永翥从“公民”的历史研究轨迹引出现代意义的公民涵义,又对“公民人格”的涵义、特征、同化与异化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党员自身成长的角度来讲解如何炼成伟大的人格。
靳永翥指出。公共精神“质量”与社会进步密切相关,并表示公共精神“质量”提升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城市化过程中社会发展的软实力的增长。在公共组织生活中,党员干部的公共情怀和职业操守要起到示范作用,以此对党员提出高层次发展要求,并从官员的政治素养、思想作风等职业精神“质量”的提升、企业社会责任“质量”改善、市民社区精神的提升等方面探讨公共精神对社会的影响。
4月22日,公管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黄其松为培训班党员讲授以“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为主题的党课。
黄其松指出,党员也是公民,应具有公民素养,应当正确行驶我们所具备的权利。此外,黄其松还为同学们介绍了党性修养的起源。黄其松表示,中国共产党党员应具有的修养和新时代下中国共产党党员应有的素养,大致可分为改造社会革命、争做马克思列宁的好学生、培养好品质、长期革命斗争、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个人利益服从党的利益、维护党的团结等。简化来说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武装头脑,或者说用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来武装头脑,把党和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加强学习。
4月23日,公管学院书记庄勇为培训班党员授课,此次党课主题为“文科学人的社会责任”。
庄勇阐述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特点差异,并将其结合到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思想差异上。他指出,西方人更偏向于自然科学的思维方式,中国人则是更加偏向于人文学科的思维方式,而思维模式的形成与国家古代时期的发展方式是分不开的,中国古代文化之旺盛发展,人文学科之繁荣,这一切都奠定了我们如今的思维模式基础。
4月24日,公管学院党委委员杨达为培训班党员讲授主题为“当今世界局势透视与思考”的党课。
杨达同党员们分享近期热点时事,结合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的相关知识,教导大家作为共产党党员,应具备身处当今信息泛滥时代的透视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他指出唯有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形势,才能采取合理的措施和手段以确保中国的崛起进程不被打断并持续发展。随后,杨达通过讲述理性透视世界形势的四个矛盾来阐述当今世界的矛盾方面的隐性问题。
杨达对党员们提出期望:“在当今世界不确定性增加的形势下,作为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要以理性的视角看待世界局势,才能进一步思考之后的问题;同时要好好地武装自己,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优秀的T字型人才;唯有每位党员的实力变强之后,才能更好地助力中国共产党和我们伟大的祖国”。
(公共管理学院杨雅威、石骞贝对此稿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田玲荔 杨梓涵 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