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贵州日报报刊社官方新闻客户端):​贵州大学:美丽茶园有我思政课堂

发布者:校办站点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04-15浏览次数:426

“若要茶叶收获好,前期除草最关键。那么,如何做到在既不增加茶园农事劳动力成本、又不使用化学除草剂的情况下,提高茶叶品质呢?”

“以草治草就行!利用三叶草及黄豆密集生长的优势来压制杂草的纵横生长……”

贵州德江县高山镇茶叶育苗基地,一堂茶树病虫草害绿色管理和提质增效技术培训课牢牢吸引住了茶农的目光,他们聚精会神地盯着侃侃而谈的老师,不时认真地做着笔记。

贵大茶产业服务团队

不在正规的教室,也没有桌椅板凳,但这堂看似随意的培训课却是分量十足——

主讲:金林红,贵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员,贵州省茶叶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副班长,贵州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绿色防控与质量安全功能实验室主任。

助讲:实验室茶产业团队“博士村长”张建以及数名研究生。

博导主讲与高学历助教的搭配,谁能小看?

难怪课后,茶农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围着老师或是继续求教,或是留存联系方式,久久不愿散去……

受益的,不止茶农。

“这堂课,既是茶农的培训课,也是我们的思政课。”“博士村长”张建告诉记者,贵大的思政课,从来都不仅仅是理论,更不会局限于大学教室。

利用学科优势,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生产生活的现实空间里拓展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是贵大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大重要举措。

于是,春耕时节,为响应学校党委关于“助力脱贫攻坚,同心共战疫情”的倡议,该校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积极组织开展“支农助农”志愿者服务活动,就地帮助贫困县和重点产茶县解决春季茶园生产过程中面临的难题,将思政课堂“搬到”美丽茶园。

茶园里的思政课受到茶农热烈欢迎。

喏,德江县楠杆乡小寨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对着茶园发愁:第一次栽钟的茶苗,因为干旱大面积死苗;第二次补栽,因为用肥用药不当,加上土壤严重板结,大量死苗,幸存下来的,也多是僵苗、弱苗、畸形苗……

金林红与另一名贵大教授吴剑带着张建他们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抢救”茶园。

两位老师手把手教农民种茶技术,并示范配制药剂。

“对于这些茶苗来说,提高免疫力,恢复正常生长,是当务之急。”张建说道。

背着喷雾器的他在茶园里,和茶农一起干活、聊天、开玩笑,画风很是和谐。

在纳雍,他们的思政课内容,则是幼龄茶园管护。

3月20日,贵大和纳雍县签订了产业革命战略合作协议,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将实用技术传递到千家万户,为纳雍农业产业提供及时有效服务。

近年来纳雍县因地制宜,立足于已有成熟高山生态有机茶种植经验优势,扩大茶叶种植规模,并涌现出一批茶叶种植示范户。然而,随着茶叶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大,幼龄茶种植存在死苗、成活率低、幼苗长势差等问题,也成为该县幼龄茶园管护中的重点与难点。

针对这些问题,吴剑带领“博士村长”刘雍贵等人在骔岭镇和玉龙坝镇茶叶基地就幼龄茶园的除草、病虫害绿色防控以及幼龄茶生长过程中的营养供给等,采用现场演示和技术示范等方式,培训实用操作技术,讲解幼龄茶园生态发展理念,助力当地幼龄茶园的生长。

“茶园里的思政课,让我们在能够学以致用的同时,对‘三农’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也对‘大地论文’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刘雍贵说,学农的人,首先要懂得土地和耕耘土地的人,“这种体验,是在书本上感受不到的”。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王琳

刊发日期:2020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