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疫非常时期,为保障蔬菜正常有序生产、稳定持续供应,由贵州大学农学院张万萍教授领衔的20多名专家、教授组成的贵州大学蔬菜产业服务团队,针对豇豆春季栽培管理提出几个技术要点。
一、品种选择根据栽培习惯、市场需求选择适合高山栽培的丰产、优质、抗病的品种。如之豇28-2、之豇翠绿、之豇90、之豇特长80、早丰60、豇豆特早30、张塘二号、青豇901、丰豇青优等。
二、播种时期地温稳定在10~12℃、气温稳定在15~32℃时即可播种。贵阳地区倒春寒较频繁,于4月上中旬(清明后)直播或穴盘、营养钵育苗移栽。
三、播种前准备
1.浸种用0.01%~0.03%的钼酸铵溶液浸泡种子10分钟,期间不断搅拌。
2.催芽把浸好的种子包在湿润的棉布中,放在25~30℃环境下,催芽。
3.苗床准备如果采用穴盘或营养钵育苗移栽的方式,则需要制作苗床。选用温室、大棚为育苗设施。营养土选未种过豆类的菜园土以4:1的比例把菜园土和腐熟的有机肥混在一起,装好穴盘或营养钵备用。
四、整地施肥
整地作厢,厢面宽40 cm、垄高30 cm,在厢面上开10 cm深小沟,667㎡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000 kg左右,氮、磷、钾含量各15%的复合肥50 kg左右。厢面要求平整、沟直,并及时覆盖地膜,地膜必须拉紧、压严、紧贴厢面。
五、播种
1.直播按株行距(25~30)cm×65 cm穴播,每穴播3~4粒种子,播种深度2cm左右,每667㎡ 3000~4000穴,每667㎡用种量2.5 kg;
2.穴盘或营养钵育苗每穴(钵)放种子3~4粒,覆盖2~3厘米营养土。一般在在播种后15~20天,当豇豆幼苗真叶平展,复叶露心时即可选择晴天进行移栽。一般多采用育苗移栽,出苗整齐,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豇豆第一片真叶展开
六、田间管理
按照“重施基肥、轻施苗肥、猛施钾肥、补施叶肥”的原则进行施肥。幼苗移栽后7~10天施用一次提苗肥,兑水浇施尿素3~5 kg/667㎡,钾肥5 kg/667㎡;在豇豆第一批花谢花后3~5天,要及时追施壮荚肥,追施尿素10~20 kg/667㎡、钾肥约10 kg/667㎡。以后每7~10天追施一次,共追肥2~3次;在豇豆进入采摘高峰后,要结合防病治虫,喷施氨基酸以及尿素等叶面肥。
植株调整:搭架引蔓、抹芽打顶。
豇豆“人”字架
七、病虫害防治要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在病虫害发生初期要及时用药,将病虫害消灭在萌芽状态。豇豆在持续高温干旱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病毒病,可选用300倍的病毒A或500倍的植病灵喷雾防治。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易诱发锈病,可选用三唑酮喷雾防治。防治蚜虫可选用10%吡虫啉,每亩地用药10克兑水喷雾防治。用哒螨灵喷雾防治红蜘蛛,喷雾时重点喷施叶片的背部。选用高效氯氟氰菊酯1000倍液防治豆荚螟。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续用药2~3次。
豇豆锈病 豇豆病毒病
豇豆蚜虫 豇豆豆荚螟
八、采收豆荚从开花到成熟约需15~23 d,开花后10~12天为嫩荚采收适期。要及时采收,初果期和后期一般2~3 d 采收1次,盛果期应每天采收。
豇豆丰收
备注:疫情防控期间,确保防疫用品供应充足的基础上,提前备足农用物资,增强农户卫生、健康意识,提高营养、提高免疫力。
团队介绍:贵州大学蔬菜产业服务团队由农学院教授张万萍作为团队领衔人,李经纬、陈洋、李伟、闫见敏、耿广东、张长禹、杨再福、易维洁、张富贵、闫建伟、蔡家斌、李家春、裴芸、吴小毛等20人组成。团队在生姜、番茄、萝卜等蔬菜栽培技术研究、示范及推广应用方面有着重要成果,是贵州省服务脱贫攻坚的一支重要力量。
文字/图片:贵州大学农学院副教授 闫见敏
作者:闫见敏
刊发时间:2020年0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