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宋院士吗?找您问点事……”电话两头,一个是宋宝安,一个是陌生人。2日,科技日报记者从贵州大学获悉,为了帮助农民战“疫”斗贫,由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院士领衔的百人专家团,通过当地媒体齐刷刷晒出个人手机号,并利用电话连线和微信视频等手段,将技术指导送达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宋宝安(左二)深入田间地头。
去年2月,为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由12位省领导分别领衔,贵州开始在茶、食用菌、蔬菜、辣椒等12个特色产业上重点发力,贵州大学也专门组建了百人专家服务团队。一年来,12个特色产业逐渐成为贵州脱贫攻坚的主力军,但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贵州的产业发展按下了暂停键。全省还有30多万贫困人口的要“清零”,贵州在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上两面作战,时间紧、任务重。
正是考虑到疫情期间走动不便,田间地头的产业发展却不能“停摆”。宋宝安决定在本地媒体上公开晒出百人专家团名单。每个专家的姓名、电话、专业,一清二楚。只要农民有需要,随时随地电话咨询。电话解决不了的,当场视频连线,甚至由专家亲赴现场“把脉问诊”。
“疫情期间,对付茶园杂草怎么办?”“绿色防控该怎么做?”……宋宝安坦言,现在手机都快被打爆了。连日来,在生物防控上颇有建树的宋宝安,带领团队赶赴水城、晴隆、贞丰、平塘等地,为当地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即便步履匆忙,他依然要随时接收来自田间地头的“陌生来电”。
宋宝安(左一)指导茶园绿色防控。
贵州大学科研院副院长贾文生表示,选择在媒体上公开专家的联系方式,正是为了更直接地和有需求的农民朋友建立联系。而贵州大学农学院教授张万萍则认为,在关键节点上,此举最大限度上发挥出一线科研人员的作用,实现了对产业发展的精准服务,“非常有实效”。
为贵州大学百人专家团点赞 何星辉 即便是一个普通的农民,耕作在田间地头,遇到问题也可以随时随地问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院士在媒体上公开自己的手机号码后,受到了“陌生来电”的轰炸。眼下的贵州,战“疫”正酣,脱贫攻坚也不能松劲。这种“接地气”的做法,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敢于走出实验室,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既讲求奉献,也是科研的必由之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科研之路才能花繁叶茂。更有身体力行者,不断用脚步丈量大地,让自己所学反哺社会,那份情怀,那种担当,令人敬佩。 选择把自己的手机号公之于众,当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确实需要勇气和担当。且不说无形中为自己增加了工作量,就是深更半夜冷不丁来个骚扰电话,也是烦不胜烦。可是,当农民有需要的时候,能够随时随地出现,为他们解决点实际问题,又何尝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地里,有泥土芬芳,院士正躬耕前行。科研殿堂和田间地头,原本就不该有种种的篱笆。更何况,为脱贫攻坚添砖加瓦,何其有幸。 让我们为宋宝安院士点赞,为贵州大学的百人专家团点赞。乐见院士脚上沾满泥巴,科研之光普照黔中大地。 |
刊发时间:2020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