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溪山春雨”贵大助农云课堂】疫情当前不得不谈的早春鱼苗培育技术

发布者:校办站点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03-10浏览次数:91

鱼苗育种是水产生产的基础。春季是鱼苗培育的关键时期,关系到鱼苗的成活率乃至全年的养殖收益。疫情防控期间,为帮助养殖户少走弯路、提高工作质量,为后期的养殖工作打好基础,贵州大学生态渔业技术服务团队专家对春季鱼苗培育技术要点进行简要介绍,帮助养殖户正确掌握鱼苗培育技术。

一、池塘的修整

池塘清淤

1、池塘清淤。将生石灰用水搅拌均匀,不待冷却即向池塘四周泼洒。池中积水深0.1米左右时,每亩用量为70~80千克;带水清塘时,当水深0.5~1.0米时,每亩用100~120千克。

2、池塘消毒。常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生石灰消毒:清塘后,在池中留有0.05~0.1米深积水,池底周边挖几个小坑,每亩使用生石灰60~75千克,化浆后全池遍撒。漂白粉消毒:漂白粉加水溶解,遍池泼洒。水深1米时,每亩用75千克。如果将池水降至0.05~0.1米,每亩用量为30~50千克。

池塘消毒

3、池塘注水。水源应采用地下水,如果采用地表水则在进水口处加装60目以上的过滤设备。注水时间应在清塘后8~10天或鱼苗下塘前5~7天。

池塘注水

二、浮游生物的培养

肥水下塘的标准是池塘中浮游动物正处于繁殖高峰期。适量施用基肥可繁殖浮游生物,一方面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可增加水中溶氧,另一方面施基肥供肥水性鱼类摄食,使鱼种下塘后有充足的天然饵料摄食,利于鱼类生长,能提高鱼苗培育成活率。

施肥

三、鱼苗放养

鱼苗培育到夏花,一般采用单养方式,放养量宜视池塘条件、养殖技术水平等综合情况合理把握。一般人工繁殖青、草鱼苗每亩可放养8~10万尾。

鱼苗下塘要注意三点:一是试水下塘,鱼池消毒7~10天左右,投放少量鱼苗入池试水,待水体毒性全部消失后方可放苗;二是带水下塘,鱼苗下水时,使用氧气袋等运鱼器具带水下塘,以防损伤鱼苗;三是调温下塘,要将池塘与运输器具中的水温调到基本一致后方可放鱼苗入池,一般氧气袋运输时可将鱼苗带氧气袋放入培育池中浸15分钟左右再开袋放鱼。

鱼苗下塘

四、饵料投喂

当鱼塘表层水温上升到10℃左右时.鱼类开始少量摄食。一般采用豆浆培育法,鱼苗下塘后6小时后开始投喂。

每天投喂2~3次。投喂量控制在0.25~0.5千克/万尾。还可以将鱼苗放入稍大的塑料盆内,将蛋黄用水稀释,经40目聚乙烯网布过滤后,均匀洒在盆内。再等20分钟后放入池中。若发现水底到池面出现多处小面积混浊,鱼类活动频繁,则说明鱼类处于饥饿状态。

泼洒豆浆

五、日常管理

1、要适时提高水温。晴天要及时排水降低鱼池水位,加速提高鱼池水温。排水量可为降低鱼池水位的15厘米左右。阴雨天或冷空气来时,要提前加满池水,以减缓池水散热。

2、搞好日常管理。应定期打扫及清理食台,做好病害防控工作。加注新水时,应装好拦网设施,防止敌害进入鱼池。

3、加强巡池。坚持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仔细观察水质、鱼苗活动和吃食情况。若发现病、死鱼苗应及时捞出并立即查明原因,确诊鱼苗已经患病,应及时治疗。

4、适时分池。鱼苗经25天左右的精心培育,规格已达到3厘米的夏花标准,此时应及时分池,降低池内密度,促进夏花生长和提高鱼种的出池规格。鱼苗出池前应拉网锻炼2次~3次,以增强体质,提高分池成活率。

巡塘



分池

团队介绍:贵州大学生态渔业技术服务团队,由动物科学学院水产系及相关学院的专家教师组成,旨在依托专业技术,为贵州省生态渔业提供技术支持,开展服务,助力贵州省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生态渔业技术服务团队分为4个小组:大水面渔业服务组、稻渔及名特养殖服务组、冷流水及设施渔业服务组和渔业病害防治服务组。(文字/图片: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生态渔业技术服务团队 姚俊杰、苏昕)

作者 姚俊杰 苏昕

刊发时间:2020年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