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溪山春雨”贵大助农云课堂】春季养鸡技术要点

发布者:校办站点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03-10浏览次数:229

贵州早春气候寒冷多变,给养鸡生产带来许多不便,要想获得高效益,必须掌握科学的养鸡技术。疫情期间,贵州大学生态畜牧产业团队专家总结了三大技术要点,为养殖户答疑解惑。

一、孵化

春天是孵鸡苗的黄金季节,鸡孵化时应严把温度、湿度、翻蛋和通风关。

1.温度:孵化室温度应保持在24-26℃,孵化期(1-18天)内孵化机的适宜温度需控制在37.5-37.8℃;出雏期(19-21天)温度一般控制在36.9—37.2℃之间为宜。

2.湿度:鸡的胚胎发育对环境的相对湿度的要求没有对温度的要求那样严格,一般相对湿度为40%—70%均可。孵化机的适宜相对湿度,孵化期为50%—60%,出雏期为75%。

3.翻蛋:为使种蛋各部分均匀受热,保持胚胎的正常发育,应按时翻蛋。火坑孵化,可每4小时翻蛋一次;机器孵化,每隔2小时翻一次,翻蛋的角度以90度为宜。出雏期不需要翻蛋。

4.通风: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要散发出去,否则温度过高,影响胚胎正常发育,因此要注意通风换气,使孵化室和孵化机内的空气保持新鲜。但也不要通风过度,过度通风不利于温度和湿度的保持。

二、饲养管理

贵州春季气温偏低,天气潮湿,要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必须加强饲养管理。

1.保暖:贵州早春温度忽高忽低,早晚温差大,要注意鸡的保暖。一般情况下,可采取适当增加饲养密度,关闭门窗,加挂草帘,饮用温水和火炉取暖等方式进行御寒保温。

2.通风:早春鸡舍门窗关闭较严,通风量减少,鸡排出的废气和鸡粪发酵产生的有害气体会积聚在鸡舍中,易诱发鸡的疾病。因此,早春养鸡要切实处理好通风与保暖的关系,在中午天气较好时,应开窗通风,使舍内空气清新。但通风时千万注意,不要使冷风直接吹在鸡体上,以防止鸡患病。

3.降湿:早春鸡舍内通风量小,水分蒸发量减少,加之贵州省本就天气潮湿,给细菌和寄生虫的大量繁殖创造了条件。因此,早春一定要注意保持鸡舍内的清洁和干燥,加水时切忌过多过满,严禁向舍内地面泼水等。

4.消毒:早春气候仍较寒冷,鸡的抵抗力普遍较低,如果忽视消毒,极易导致疾病暴发流行,造成惨重损失。因此,必须做好消毒工作,定期对鸡场环境和用具进行消毒。

5.光照:早春仍然是昼短夜长,蛋鸡常因光照不足而引起产蛋率下降,可采用人工补充光照的方式进行弥补。在一般情况下,每天光照的总时间不应低于14小时,但也不能超过17小时。

6.饲料:外界的气温越低,鸡用于御寒的热能消耗就越多,冬春鸡的饲料消耗量比夏秋季节要高。在早春鸡的饲料中除了保证蛋白质的一定比例外,还应适当增加高能量饲料,增加饲料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以满足鸡的生理和生产需要。

三、疫病防控

随着气温回升,各种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容易繁殖,鸡容易发生疾病,因此要特别注意搞好春季疫病防控工作,除定期进行预防接种,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及时治疗病鸡,将病情严重的鸡隔离治疗或淘汰。

2.鸡舍要及时清理粪便,水槽和料槽要消毒,保持鸡舍清洁干燥和空气清新;放养鸡还应加强运动场的清洁卫生。

3.饲养人员要注意保持饲养场所固定,勿与其他鸡只接触以免将病原引入。

4.根据实际情况,可定期有针对性地投喂一些预防性药物,增强鸡的体质,提高鸡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团队介绍:贵州大学生态畜牧产业团队家禽专班共有专业技术人员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实验师1人,团队主要围绕贵州地方家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家禽产业关键技术应用和疾病防控开展研究和技术服务工作,常态化服务我省30余家家禽养殖企业。

文字/图片:贵州大学生态畜牧产业团队家禽专班

作者:贵州大学生态畜牧产业团队家禽专班

刊发时间:2020年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