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溪山春雨”贵大助农云课堂】生猪养殖春季疫病防控要点

发布者:校办站点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03-10浏览次数:230


春季是畜禽补栏旺季,活畜禽调运频繁,重大动物疫情传入和发生的风险非常高。近来,在非洲猪瘟疫情的广泛影响下,生猪养殖更应该抓好饲养管理、免疫防控、生物安全控制、营养保健环节,才能保障生产的健康发展。疫情当下,贵州大学生态畜牧产业团队专家为养殖户总结出了防控要点。

一、抓好饲养管理


建立健全免疫、消毒、粪污处理及人员管理等各项工作制度,提高防疫水平。保持猪舍及饲养环境干净、卫生、空气良好,定期做好场内粪便、污物的处理。严禁外来人员进出生产区,防止病原传入。外购猪苗时,要及时了解当地、养殖场(户)疫病发生、流行情况及免疫状况,切记索要检疫合格证明和免疫合格证明;购入猪苗落地时,必须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做好数量核对、隔离观察,确认健康无异后方可并群饲养。


二、抓好疫病免疫防控



根据本场免疫工作实际,结合养殖模式,制定和完善免疫程序,做好免疫记录。除重点做好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等重大疫病免疫防控外,还应根据养殖场疫病流行规律做好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猪喘气病等常见猪病的免疫防控。如养殖场区常发链球菌病、大肠杆菌病等细菌病,也可考虑适当适应疫苗免疫防控。购买疫苗时,应注意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按照说明书的剂量和注射部位,做好免疫注射。免疫后在规定时间采血送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或有资质的兽医实验室进行抗体监测,随时掌握免疫效果,做好补免工作。

非洲猪瘟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目前全球还没有有效疫苗,唯一办法是加强生物安全处理措施。具体措施:一是加强流通环节管理,采购生猪补栏时要自我做到查验;二是做好养殖场的清洗消毒工作;三是做好病死生猪的无害化处理工作;四是不给生猪饲喂餐厨废弃物。

对国家强制免疫疫病口蹄疫做到如下工作:使用O型口蹄疫灭活苗(或合成肽苗),对新生仔猪以及虽已免疫但已过免疫保护期的猪群进行普遍免疫1次,对新生仔猪在28-35日龄时首次免疫,间隔1个月后进行一次加强免疫。


三、抓好猪场生物安全防护



在非洲猪瘟防控压力下,抓好生猪养殖场的生物安全防护至关重要。做到“六要三不要”。“六要”:一要减少场外人员和车辆进入猪场;二要对人员和车辆入场前彻底消毒;三要对猪群实施全进全出饲养管理;四要对新引进生猪实施隔离;五要按规定申报检疫;六要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死亡猪只和粪污。“三不要”:不要使用餐馆、食堂的泔水或餐余垃圾喂猪;不要从疫区调运种猪或仔猪;不要将外购猪肉和肉制品带入猪场。


定期做好场地、用具、猪舍等消毒工作,每周2~3次,消灭传染源,防范病原污染养殖区。消毒前要保持消毒场所的清洁卫生,实行先清洁后消毒;消毒药严格配比,且轮换使用,确保消毒效果。建立多层级防疫消毒措施,如在场区外、入场区、栋(圈)舍等处设立设施设备,实行三级消毒制度。每周带猪消毒2次。


四、抓好猪群营养保健



春季气温回升,生猪机体代谢旺盛,饲料营养需求提高。因此,要保持饲料的营养成分合理配比,适当提高蛋白、能量水平;保障水质优良,可在饮水或饲料中适当添加VC、VA、复合维生素及微量矿物质等适宜的营养性添加剂,以增强猪群机体抵抗力和抗应激能力;不得饲喂变质发霉饲料。

团队介绍:贵州大学生态畜牧产业团队生猪养殖专班由我校动物科学学院和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相关教授、博士专家等14人组成,团队主要在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生猪产业发展专班的指导和帮助下,在学校的领导和支持下,为全省的生猪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技术、信息服务和科研平台以及团队支持,通过教学、培训、现场指导、线上线下咨询、项目申报及实施、成果转化与示范推广等工作,推动我省生态养猪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助推黔货出山,助力脱贫攻坚。

文字/图片:贵州大学生猪产业专家服务团队、贵州省生猪产业专家服务团队 程振涛 周碧君

作者:程振涛 周碧君

刊发时间:2020年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