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溪山春雨”贵大助农云课堂】当前疫情下养猪业春季生产关键技术措施

发布者:校办站点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03-10浏览次数:288


处在抗击新冠肺炎和防范非洲猪瘟的双重考验下,如何搞好春季养猪生产这一问题受到贵州省养猪业普遍关注。对此,贵州大学生态畜牧产业团队生猪养殖专班根据贵州农村实际情况,总结提出当前疫情下的春季养猪关键技术,为广大农村养殖场(户)提供参考,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

一、春季养猪特点

1.天气变化反复,猪应激多

早春时节,天气变化反复,总体气温仍较低,猪应激大。猪舍内部应勤换垫草,保持干燥,减少发病机会。母猪要实行暖房产仔,要重视产房仔猪和保育猪保温情况,防压死,饿死和下痢,保证仔猪全活全壮,提高成活率。坚持夜间巡圈制度,根据情况随时调控猪舍温度,保持适宜生长环境。仔猪饮水和喂食切忌寒冷,水要温,食要热。

2.气温回升,各种病原活跃起来

搞好猪舍卫生,抓紧时间开展猪圈消毒,不给病原菌繁殖的条件是春季养猪的第一要务。严禁外来人员、车辆等进入猪场,本场车辆、人员从外面回来也应彻底消毒。一旦发现疫病,要严格封锁、消毒,强化预防注射,按规定流程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

3.越冬猪群抵抗力普遍下降,补偿饲养必不可少

猪群经过寒冷冬季,体力消耗很大,生长发育缓慢,抗病能力弱。春季是养猪的最佳季节,如果这个时期把握得当,不仅猪只生长迅速,而且还可节约饲养成本,减少疾病发生,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春季养猪工作重点

在农村,春季养猪应从加强疫病防控、提升猪只免疫力、改善养猪生产环境、加强饲养管理等方面多下功夫,充分发挥生产潜力。

二、春季养猪生产关键技术措施

1.加强疫病防控,提升猪只免疫力

(1)建立严格的隔离制度

②发现高温病猪(肛温39.50C以上)先隔离后治疗,治疗有效、病情好转后一周可合群养殖。

③生产区、生活区隔离,设隔离消毒点,进出消毒。没有设隔离消毒点的农村养猪,需选择适当地方重新设置。

④固定场内养猪人员,非养猪人员不得进入猪场;

⑤饲料进入及猪只转出实行二级转运,外运车500米以外卸货(或装货),禁止外来车辆进入猪场;

⑥留足饲料,减少饲料进入次数,减少车辆出入,有条件的可联系饲料厂家专送。

(2)实施严格的消毒措施

①消毒药可选择对皮肤刺激小的药物,定期轮换用药。

②猪舍消毒:每批猪只调出后,将猪舍内外彻底清洗干燥后消毒,消毒剂可选用三氯异氢尿酸铵、聚维酮碘溶液、氢氧化钠(2%)和戊二醛溶液。密闭式猪舍还可用高锰酸钾+福尔马林溶液(1:2)进行24小时密闭熏蒸消毒,消毒后空栏5-7天才进猪。

③带猪消毒:每周2-3次。发生疫情时,可每天带猪消毒1次。可选用三氯异氰尿酸铵、聚维酮碘和戊二醛癸甲溴铵等消毒剂,在气温较高,天气干燥时进行,消毒后加强通风,以降低湿度,减少消毒液气味。

④环境消毒:猪场专用的运料车和运猪车等,每次使用前后都要洗净,再用聚维酮碘或者是新洁尔灭喷雰消族。猪场外道路也要消毒,防止吸血昆虫孳生,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月用灭蝇药喷洒1次。

⑤大门入口与各猪舍门外的消毒池及消毒垫的消毒液2-3天更换1次,选用氢氧化钠(3%)等持久消毒剂。

⑥饲料或猪只转运完后对转运通道进行猪消毒,病、死猪转运完后对场地及通道严格消毒。

(3)科学免疫接种,提高猪群特异性免疫力

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疫病的主要手段,应科学而有计划地实施免疫接种。一般需开展猪瘟、口蹄疫、蓝耳病、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猪乙型脑炎等疫病的免疫接种,具体确定应根据当地疫情情况,咨询猪苗生产企业或当地畜牧部门而定,有针对性地选择实施,以下免疫程序供参考:


小猪免疫参考方案见表2-1


后备猪免疫参考方案见表2-2


种猪免疫参考方案见表2-3




免疫接种应注意的事项

注射疫苗前要认真阅读疫苗使用说明书,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介绍的用法用量进行操作,过期、无批号、顔色异常、保存不当或来源不明的疫苗禁止使用。

注射疫苗前要检査猪群体况,发现动物带病、发热、体弱、同圈舍有发病猪等情况时,不能注射疫苗,待后补免。母猪配种后20天内和产前15天内,避免注射疫苗。疫苗注射前5-7天,可在日粮中添加黄芪多糖提高免疫接种水平。

疫苗接种应尽可能减少种类,以减少应激、免疫麻痹和营养消耗。备足肾上腺激素,给发生免疫过敏反应的猪解敏。

疫苗要做到现配现用,灭活苗开启后限当日用完,弱毒苗稀释后,视气温条件2-3小时内用完。

两种弱毒活疫苗不要同时注射,应至少间隔5-7天。此外,在给猪免疫弱毒菌苗前后的几天内不能使用抗生素类药物。

建立猪群免疫档案,杜绝漏免或免疫空白,尤其是空怀母猪。

免疫接种时应严格消毒注射部位,一般1猪1针头或者1栏1针头,避免经针头传播疾病。注射疫苗时要确保注入疫苗液体的质量,注射针头不用酒精浸泡,防止降低疫苗效价。

(4)春季常见猪病及药物贮备

①春季猪常见及多发疾病。

传染性胃肠炎、仔猪黄痢、仔猪白痢、轮状病毒病、仔猪副伤寒、猪痢疾、猪霉形体肺炎、猪流感、仔猪水肿病等。

②春季常用药物的贮备。

主要贮备药物有青霉素,卡那霉素,氟苯尼考,替米考星,乙酰甲喹,土霉素粉,头孢嚓呋钠,黄芪多糖,板兰根,安乃近等。

购药时选择正规渠道进药,确保购入质量有保障的正品药,不要一味追求低价购入假药,以免用药无效,甚至造成巨大损失。

(5)春季常见病的防治

①传染性胃肠炎。系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该病特点是,病猪出现水样腹泻、呕吐和脱水,一旦发病,会在整群中迅速传播。治疗:隔离病猪,补充体液,防止脱水和继发感染,治疗使用痢菌净(乙酰甲喹)及磺胺间甲氧嘧啶钠。

②轮状病毒病。该病是由猪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冬春多发,2月龄以内仔猪多发,主要病状为仔猪厌食、呕吐、下痢。治疗:立即停止哺乳,内服葡萄糖盐水和复方葡萄糖溶液,并配合黄芪多糖、多西环素类治疗。

③仔猪黄痢。该病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初生仔猪急性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以排黄色稀粪为特征,少有呕吐,多发于7日龄以内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病程较急,往往来不及治疗就死亡。治疗:立即对全群进行预防性治疗,内服土霉素、杨树花口服液等抗菌素,并配合乳酶生等微生物活菌制剂。

④仔猪白痢。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多发于10-30日龄仔猪,呈地方性流行。该病以排白色糊状稀粪为特征,发病季节不明显,病死率不高,但治疗不及时易成僵猪。治疗:土霉素、活性炭等。

⑤仔猪副伤寒。该病是一种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主要侵害2-4日龄仔猪,无明显季节性。病猪急性型初期便秘,后下痢,排恶臭血便,腹部、耳下、四肢末端、嘴尖和尾尖等身体远端皮肤呈红色,后期变为青紫色,体温升高。慢性者便秘与下痢交替进行,粪便呈灰色、淡黄或暗绿色,皮肤有湿疹。治疗:磺胺类、头孢类配合黄芪多糖。

⑥猪痢疾。该病是由猪痢疾螺旋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多发于架子猪,仔猪和成年猪很少发病。该病传播缓慢,流行期长,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可长期危害猪群。病猪排出混有多量黏液及血液的粪便,呈胶冻状。该病用药物治疗效果良好,但停药后易复发,较难根治。治疗:庆大霉素、阿莫西林配合口服活性炭,土霉素。如疗效欠佳时,尽快调换药物。

⑦猪霉形体肺炎

冬春季节是猪霉形体肺炎的多发季节。该病是猪的一种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一般为11-16天,最长可达1个月以上。该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2种。急性型以仔猪、怀孕母猪和哺乳母猪多发。病猪头下垂,精神不振,每分钟呼吸60-100次,张口喘气,并发出哮喘声,咳嗽少而低沉,黏膜发紫,体温变化不大,死亡率较高,病程7-10天。慢性型都是由急性型转化而来。病猪发病初期常见短而少的干咳,久之变为连续痉挛性咳嗽,尤其以早晚、运动以及进食后或气温骤变时最为常见。病程可达2-3个月甚至半年,虽死亡率不高,但因影响生长发育而致僵。治疗:出现胸式呼吸可使用磺胺类药物和林可霉素分别同时注射,连续3天为一疗程。出现腹式呼吸症状可使用板蓝根加阿莫西林与卡那霉素分别同时注射,连续5天为一疗程;饮水中使用枝原净粉剂溶,自由饮水,连服7天。

⑧猪流感

猪流感多发生于冬春两季,呈地方性流行,发病率高,潜伏期2-7天,病程1周左右。病猪发病初期突然发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常横卧在一起,不愿活动,呼吸困难,激烈咳嗽,眼鼻流出黏液,治疗不及时,则易并发支气管炎、肺炎和胸膜炎等,增加病死率。
预防该病应铺垫和勤换干草,定期用5%烧碱对猪舍周边和通道进行消毒。注意天气变化,遇有降温要及时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易感猪与感染者接触。该病无特殊药物治疗,只能隔离后采用对症治疗的药物来减轻病情,同时服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避免继发感染。可用板兰根颗粒饮水配合安乃近与头孢和阿莫西林粉针剂防治。在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粉,能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⑨仔猪水肿病

仔猪水肿病是一种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断乳后仔猪的肠毒血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季节多发,流行广泛,致死率高达80%以上。

该病主要发生于断乳仔猪,尤以断奶后5-15天、生长快、膘情好的仔猪发病多。该病主要因断奶后饲料突然改变,引起肠道微生物群变化而导致发病。另外,生活环境和气候条件变化,饲料中单纯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都是致病因素。

该病突发性表现为病猪突然死亡,发病稍慢的早期表现为精神沉郁,不食,眼睑、头部、颈部和肛门等部位水肿,有时全身水肿,指压留痕。病初有神经症状,表现为兴奋、转圈、心跳增快、震颤、共济失调、叫声嘶哑,后期后肢麻痹。急性病例4-5小时死亡,多数在1-2天内死亡。年龄稍大的猪,病程可达5-7天。治疗:补饲维生素E和亚硒酸钠预混剂和小苏打,断奶时少喂多餐,一周后再足量饲喂。

2.改善养猪生产环境

(1)注意保持猪舍温度

贵州春季气温多变,高低不一,保持舍内温度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是春季养猪的重要措施。环境温度太高、太低均不利于猪生长。一般而言,哺乳仔猪26-30℃ ,保育仔猪22-26℃,生长猪育肥猪18-22℃,成年猪16-18℃。肥猪需要的最适温度可用下列公式计算:T=26-0.06×体重。不同阶段猪只对环境温度要求不同,要尽量为各类猪群提供适宜环境温度,密闭式猪舍如通风不良,有害气体过高,会刺激猪呼吸道黏膜,影响繁殖和生长发育,且易患疾病。初春气温低,温差大,更要注意解决好保温与通凤的矛盾,应根据舍内温度决定是否需要加温和舍内气味与湿度决定是否需要通风。

(2)降低猪舍湿度

贵州春季雨雾较多,湿度很高,高湿环境可为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繁殖、感染传播创造条件,使猪群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发病率升高。高温髙湿条件下,猪瘟、猪丹毒等最易发生流行,还易患疥癣及湿疹等皮肤病。低温高湿条件下,易患感冒、肺炎等各种呼吸道疾病。舍内适宜湿度为65%-75%。农村养猪应注意少用水冲圈舍,防止猪尿、水在圈内淤积,防止饮水器滴漏,保持圈内干燥。做好通风换气工作,必要时可使用生石灰等辅助吸湿防潮,保持干燥环境。


搞好舍内通风换气
舍内通风换气是防止春季呼吸道疾病的重要措施,也是降低舍内湿度的良好方法,农村猪舍缺乏自动通风系统,往往采取开窗自流通风,初春时节,因气温较低,养殖场(户)往往重视舍内保温而忽视通风,造成湿度过大。因此,农户养猪通风换气可采用下列方法尽量降低不良影响:

①通风时尽量打开通风窗口,增大通风量,防止贼风。

②根据舍内空气质量,确定通风换风的频度,农村养猪不可能以测定的方法确定空气质量,往往靠自己的经验而定。

③白天温度高时开窗通风换气,晚上或阴雨天温度低时关窗保温。

(4)保持猪舍适宜密度

饲养密度是指舍内猪群的密集程度,通常用每头猪占用的饲养面积表示,其不但影响舍内温度和湿度,还影响舍内灰尘、微生物、有害气体和噪声,对猪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保持合理饲养密度可减缓初春温度低对猪体造成的影响,促进采食,减少疫病传播,充分发挥猪的生产潜力。各类猪群适宜饲养密度为:保育猪0.3-0.6 m2/头,育肥猪0.8-1.2 m2/头,空怀及妊娠母猪2.5-3.5m2/头,哺乳母猪4.0 -5.0 m2/头,后备猪1.0-1.5 m2/头,种公猪6.0-8.0m2/头,种猪以单栏饲养为宜,育肥猪10-20头一圈较好。

①做好猪只的调教工作,严格做到定时饲喂、定点吃食、定点排粪排尿、定点睡觉,防止猪不良行为对环境的污染。

②每天至少2次清扫猪舍环境卫生,保证猪舍环境清洁干燥,不留死角,猪舍外环境至少每周清理1次,无脏物和杂物。

③确保食槽、饮水设备清洁卫生,没有自动投料和饮水系统的猪场、每次投料时必须彻底清洗食槽,随时保持水槽卫生,提倡用碗式自动饮水器饮水。

④尽量避免用水冲洗猪床,保持猪床干燥。

⑤按要求专门设置无害化处理点,对死猪及胎衣胎盘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⑥要经常疏通圈舍内外的排水系统,即时清理粪尿及污水,防止猪尿、水在圈内淤积,降低饮水损失,保持圈内干燥。

3.加强猪的营养、提供充足卫生的饮水,促进猪健康生长

(1)和大型企业合作,利用全价饲料实施阶段饲养。

(2)自配饲料的养殖户在配料时要保证猪只饲料营养均衡,保证饲料中蛋白质、能量、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各类营养的合理搭配。

(3)在农村,春季青饲料丰富,母猪、育肥中、后期的育肥猪可充分利用青绿饲料,一般4-5公斤青绿饲料可代替1公斤精饲料。青饲料碎化后与精饲料混合饲喂。

(4)疏菜的边皮废叶,幼嫩的天然牧草、人工牧草,地方野生牧草均是良好的青绿饲料。

(5)种母猪和种公母进行定时定量饲喂,一日多次分配全日采食量,保障猪的繁殖营养需要。

(6)保育猪和处于育肥生长期的猪采取自由采食,没有饲料投放系统的猪场可根据投料1小时采食完的采食量计算全天采食量,按全天采食量分配顿次投放。

(7)群养的猪圈,圈内必须设置足够的采食点,每头猪都有采食位置,防止强夺弱食导致营养不均。

(8)科学使用微生态制剂和脱霉剂

微生态制剂不仅可维持肠道菌群平衡,还可提升机体免疫力,促进猪正常生长发育。在春季温暖和高湿条件下,饲料原料易出现霉变,影响猪体健康,可在饲料中添加脱霉剂吸附其中的霉菌毒素。

(9)保证清洁饮水

水是“生命之源”,是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能够参与机体的新陈代谢和各种营养素等物质的消化吸收及在体内的转运。寒冬过后的春季,养猪场户要注意检査水管、饮水器是否冻裂、阻塞、水的流速是否达标等,随时确保猪舍有充足清洁饮水供应。

团队介绍:贵州大学生态畜牧产业团队生猪养殖专班由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和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相关教授、博士专家等14人组成,团队主要为全省的生猪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技术、信息服务和科研平台以及团队支持,通过教学、培训、现场指导、线上线下咨询、项目申报及实施、成果转化与示范推广等工作,推动贵州省生态养猪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作者:简薏晔

刊发时间:2020年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