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的云贵高原是茶树起源地,这在世界茶学界已经成为共识。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研究人员对贵州野生茶组植物的分类分布调查,发现贵州是拥有全国最大量的“活化石-古茶树”的省份,这一事实呈现在世人面前之后关于茶树起源地的争论又一次被推上高峰,有大量专家认为贵州就是茶树的起源中心。根据我们前期茶组植物分布调查的结果,结合基因组测序后的群体结构分析,发现在贵州分布着大量的较为原始的古茶树自然群体,从一个方面佐证了贵州是世界茶树的起源地的可能性。
随着贵州古茶树群体的不断发现,人们对古茶树的利用被逐渐重视起来,古茶树的繁育和加工在普安、沿河、都匀、习水、安顺、水城等多个区域逐步兴起对于古茶树的繁育和加工因各地种质资源多样性特点而存在不同的难度。贵州大学茶学院早在2010年11月至2018年4月期间,就对黔西南州古茶树进行研究,尤其立足普安县古茶树资源,切实发挥科技特派员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积极引导茶农树立“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意识,着力解决古茶产业发展中遇到的育苗、加工等技术难题,带领茶农增收致富。2017年8月,贵州省颁布了《贵州省古茶树保护条例》,于9月1日起施行,不仅有效保护了古茶树种质资源,也掀起了贵州省对古茶树种质资源的科学有效利用热潮。
种质资源是一个战略资源。建立古茶树基因数据库,加快古茶树种质资源圃建设,有效避免因古茶树的消亡而资源消失现象;同时认定一批古茶园,让该区域范围内所有的生物免遭破坏,促使古茶树及其后代与伴生物种协同共生,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园,更好地传承贵州茶优良的基因。合理科学利用古茶树,有利于茶产业品牌的提升、茶文化的挖掘、茶旅互动的推进,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
作者:贵州大学 牛素贞 赵懿琛 宋勤飞
刊发时间:2019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