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全国第二届木本饲料学术研讨会和产业发展暨第七届全国灌木学术研讨会,在贵阳举行。来自全国植物学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进一步推动构树、饲料桑、辣木等木本饲料产业快速发展及相关灌木资源的培育新技术、新理念,助力产业扶贫。
此次活动,由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木本饲料分会、中国林学会灌木分会、北京华夏草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贵州大学、省农业农村厅、省扶贫办、关岭县政府等单位承办。活动获得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贵州省草地技术试验推广站等单位支持,旨在建立木本饲料全链条技术体系,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杂交构树是一种通过杂交选育等手段培育出的优质树种,生长快、抗自然灾害能力强。不仅可以治理盐碱化、沙漠化及石漠化土地,还可以作为农产品和原材料,经济效益高。
2015年,国务院扶贫办把“杂交构树扶贫工程”列为“全国十大扶贫工程项目”之一,重点在全国贫困地区实施杂交构树“林一料一畜”一体化畜牧产业扶贫。
2016年4月,我省将构树产业在全省进行推广。省政府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贵州务川科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形成战略合作,实现杂交构树产业从组培、育苗接种、饲料、养殖、消费品的生态闭环,形成高效、现代化构树产业链。
前不久,国务院扶贫办、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构树扶贫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补充通知》,指导地方稳妥、规范、有序做好构树扶贫试点工作。
《通知》指出,构树扶贫试点工程推广的为杂交构树,不同于植物学上的一般构树,应充分发挥杂交构树环境适应性强优势,在温度、年积温、降水量、耐盐碱量、海拔适宜的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县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种植杂交构树。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木本饲料资源开发、新品种培育、丰产栽培与全程机械化收获、饲料加工、饲喂畜禽水产动物等议题进行主题演讲和讨论,并实地考察关岭县牛保种场、贵州神龙百草科技有限公司组培工厂、顶云办谷新村杂交构树饲料加工厂等地。
研讨会为“贵州构树产业联盟”举行授牌仪式,通过联盟的成立,整合有关科技资源,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深化产学研合作机制,集聚创新要素,持续解决构树产业共性、关键性、前沿性技术难题,形成技术创新链。联盟将为构树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构树产业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搭建技术支撑平台,引领构树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据介绍,杂交构树的树皮、木杆,可用于纸浆、纺织纤维的原材料树叶是优质的畜禽饲料资源,粗蛋白达24%,是玉米的2.5倍、黄豆的1.8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也非常高经加工后可以满足家畜家禽对蛋白质饲料的需求。杂交构树每年可采摘3至6茬作为饲料,根和种子,均可入药;鲜叶可生吃、可烹饪菜肴、可制养生茶,成为从山野到餐桌的安全食品。
目前,我省关岭自治县谷新村新型杂交构树循环产业基地,通过引进关岭神龙百草公司和安之源公司投资2.8亿元,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杂交构树种养全产业链,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效果明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张凌
刊发时间:2019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