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沉默,自有往事传问候,这里是《我的星空唱片》,我是南方。谢谢你听到我…… 假如有机会去外太空,只能带六首歌,是哪六首?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2019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于今日开幕,《我的星空唱片》带来了特别策划——“趣谈酒文化,共话杯中情”。今晚, 让我们在星空下聆听: 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中文系主任 赵永刚从文学的角度向我们解读酒文化。
【本期嘉宾——赵永刚】
在中华民族浩浩五千年的文字历史中,与酒有关的诗词、歌赋、戏剧、小说、书画、楹联不计其数,众多诗人、作家、书画名家趁着酒兴挥毫波墨,为后人留下了惊世之作。
当曹操一曲《短歌行》声名博誉,唱响了杜康文学以酒解忧的主旋律,也唤起了中国文人普遍的情感共鸣。
自言自己“性嗜酒”的陶渊明把这种创作领向推向高潮。昭明太子萧统在《陶集序》中言及“有疑陶渊明之诗,篇篇有酒”。王瑶在《中古文学史论》中则更明确地指出“陶渊明最和前人不同的,是把诗和酒连了起来,以酒大量写入诗中,确乎渊明第一人。从此,酒与文学便发生了更密切的关系。
(诗人:陶渊明)
字里行间蕴含着酒的芳香的大书法家王羲之,与友人聚会,趁着酒兴至微醉之时,拿起鼠毫神笔,在茧纸上一气合成《兰亭集序》,全文三百二十四个字,写得“飘若游龙,娇弱惊鸿”,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书法家:王羲之)
李白被尊为“诗仙”,同时又被誉为“酒仙”,诗与酒成为李白生命的两个支点,缺一不可,相互作用。美酒激发了李白的灵感,燃烧起他的激情,使他文采飞扬“斗酒诗百篇”。杜甫在怀念李白的一首诗《不见》中,用两句话概括了李白的一生:“敏捷诗百首,颗零酒一杯”。
(诗人李白)
……
自此,中国文人走上了一条醉态写作的实质性道路,杜康文学也因此成为了酒醉之中仍旧保持着“独醒”的作家群最为重要和普遍的创作样式,显示了中国古代文人文化视阈下两种不同世界的结合,即触手可及举杯可饮的物质文化世界,与心灵宇宙永恒的精神世界的结合。这种结合不仅再现了古代文人寄身于酒无拘无束的诗意人生,更实现了古代文人借酒写真意的文学意图。
对文人而言,盛满酒杯的不仅是酒,更有人生的各种滋味:离别相思、羁旅行愁、登高思远、仕途落魄失意、人生须臾等等。因此借着文学与酒抒写心灵世界难以言说、纠缠不清的人生诸多矛盾以及各种情感体验也就成了必然。
酒借助于文学这一艺术形式,已远离了尘世的纷嚣,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出超凡脱俗的品质,它为古代文人的心灵创作测染了神秘、浪漫的色调。一篇派着酒气的诗文佳篇,就是一则人生的寓言,带着朦胧的酒意,生命呈现出真实透明的质感。
可以说,文学与酒的结合,既建构了文人新的生命表述形式,同时也为文人创作升辟了一条独特的美学道路。它是中国文人精神史上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古人喝酒是一件雅事儿,而现代人饮酒却被贴上了“不好”的标签,这种现象该如何理解? 了解更多的酒文化应该看一本什么样的书?
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中文系主任赵永刚老师将向我们解答这些疑惑,赵永刚老师也会告诉我们更多他对酒文化的理解,聊一聊他心中的贵州酒。
发布时间:2019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