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大新闻网讯 7月22日下午,由“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校企联盟主办,上海汉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留学中国预科教育联盟及贵州大学承办的“贸易畅通 教育先行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政府参与、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成果发布会”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会址东盟厅举行。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秘书处执行秘书长刘宝利、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王碧海、驻东盟使团陈勇参赞、我校副校长李军旗等出席会议。来自俄罗斯、墨西哥、乌兹别克斯坦、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教育界嘉宾及国内著名高校专家学者参会。
刘宝利讲话。他表示,本次会议旨在深化务实合作,共享发展成果,促进文化交流,深化教育领域务实合作。“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校企联盟(以下简称“校企联盟”)近一年来取得了显著性的成果,在不断实践中已逐渐建立起了“政府参与、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他希望把此次会议签署的各项协议落到务实的合作项目上来,实现共同的愿望,合作共赢。
王碧海总结了近年来贵州省依托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以下简称“交流周”)平台,促进本地高校对外开放,设立中外合作办学的项目和机构的丰硕成果。他表示,省教育厅将会继续加大支持贵州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力度。他相信,以交流周为平台,通过大学和企业共同参与,必将为教育合作交流探索更为优化的模式,提供更多务实合作的机会。
李军旗致辞。他说,自贵州大学主办、承办交流周活动以来,交流周不仅成为了贵州教育对外交流的重要品牌,更是贵州大学加强与东盟各国高校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贵州大学先后与泰国、新加坡等东盟国家的60余所高校或科研机构签署合作协议,选派交换生赴东盟国家高校进行学习,留学贵大的东盟国家学生人数都在不断增加。贵州大学希望有机会与在座教育界嘉宾加强合作与交流。
随后,来自墨西哥政府代表团作题为“中墨联合培养经验”报告,蒙古高等改革项目顾问作题为“加强中蒙合作,为两国经贸合作培养紧缺人才”报告,中国驻阿拉木图总领馆科技教育领事米桂雄作题为“哈萨克斯坦政府积极参与培养本土人才”报告,“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校企联盟秘书长杨静思作“政府参与、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报告。
据悉,“校企联盟”于2016年成立,通过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政府、企业与中国高校的多方合作,建立了“政府参与、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即政府参与校企合作订单人才培养的模式以及政府、大学和企业三方联合选拔、联合资助和联合培养模式。此模式旨在推动中国高校实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培养国际化本地化人才。
文字:溪山融媒中心 尹梓熹 记者团 张曦桐
摄影:学生记者 王晨曦
责任编辑:李辉
编审:范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