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扩大开放广度和深度 提升开放型经济质量和效益

发布者:校办站点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05-15浏览次数:575



■朱满德

坚持改革、坚持开放,是贵州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两大“法宝”。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通过持续推进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改革与开放的互动互促,经济增速已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数据显示,2018年我省引进省外到位资金突破万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5亿美元;进出口总额501亿元,其中出口338亿元,进口163亿元;旅游总人数达到9.69亿人次,旅游总收入接近9500亿元。

当前面对全球经济、地缘政治、国际贸易保护等形势错综复杂,国内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会有不少困难和挑战。但也应看到,通过多年努力奋斗,我省初步构建起联通内外的高速公路和高铁网络、航空和水运体系,现代化立体快速交通网络日趋完善;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装备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稳步推进,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形成;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贵安新区、综合保税区、国际无水港、航空口岸等建设加快,对外开放平台不断增多、开放层次和质量快速提升。这些为进一步扩大开放夯实了基础、提供了保障。因此,站在新的起点上,更要坚定信心、系统谋划,进一步扩大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我省开放型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努力推动形成全面开放和高质量开放新格局。
对内陆省份而言,扩大开放广度和深度,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破旧立新,全面增强开放合作意识。一方面要加强对外交流学习。政府部门自上而下、广大干部群众都应多走出去到先进地区看一看,开阔眼界,学习经验。我们在积极肯定自身努力和进步的同时,更要从现实对比中找出发展差距和不足,根除“看不到差距、找不出问题、自我感觉良好”的封闭保守意识,培养忧患意识、锐意进取精神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另一方面深化对开放合作的认知。开放合作不仅是资金和项目,更在于市场、技术、人才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是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途径。积极主动开放、勇于扩大开放,大力建设开放型经济。在扩大开放过程中,变管理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培养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和责任意识;变计划思维为市场思维,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培养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规则意识。

扩大开放广度和深度,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实施重点突破,切实把扩大开放落到实处。其中,做好顶层设计,事关扩大开放广度和深度全局。作为一个内陆省份,我省应根据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等实际,首先确定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战略方向。我省对内重点融入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外对接“一带一路”重点联通东盟、日韩和欧美,着力打通南向陆海贸易通道,这已经为进一步扩大开放广度和深度指明了方向。其次,明确扩大开放合作的内容和重点。产业实体是开放合作的基础,也是开放合作的重要受益方;商品和服务的贸易、要素和市场的合作是开放合作的主要方式,“引进来”和“走出去”则是基本形式。围绕我省大数据、大生态、大健康等产业,要积极“引进来”,大力引进外来资本、技术、人才和项目,支持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和产品的合作研发。在山地农业、轻工、旅游、部分装备制造等产业则要力主“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逐步由以贸易为主的开放合作转向贸易和投资并重的开放合作,推动关联产业发展壮大和转型升级,提高开放型经济质量。作为开放合作的主要载体,对我省综合保税区、国际无水港等开放平台,尽可能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应持续推动要素聚集和制度创新,加强综合配套等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发挥其辐射作用。

扩大开放广度和深度,必须加强制度供给,优化营商环境,构建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开放型制度保障体系。当前一部分国家的要素成本已经比我们更低、政策优惠也比我们更大,因此必须转向依靠改善投资环境、强化制度保障来招商引资,扩大开放和合作。一是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逐步减少外资准入限制。结合我省产业发展实际,应探索并推动服务业、制造业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的有序放开,同步加强外商投资风险评估和事中事后监管。二是完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制度和服务供给。如整合商务、退税、外汇结算、报关报检等办理事项,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创新简化无纸通关随附单证、批次进出集中申报、集中汇总征税等海关监管制度;支持离岸结算和跨境贸易结算。对备案制投资项目,提供快捷备案服务;对核准制投资项目,精简准入阶段手续,加强对外商投资的后续服务。三是全面清理妨碍公平竞争的各种政策、规定和做法。四是建设公平透明、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包括:加快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有效限制行政部门权力和自由裁量权。全面加强法治建设,营造公正的司法环境,强化行政执法和司法监督。提升政务服务网智能化水平,推动一口受理、网上办理、规范透明、限时办结,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力争通过系列化的制度改革,推动由要素流动型开放和规则制度型开放,为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提供制度保障。

(本文为贵州省农林经济管理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项目阶段性成果)

刊发时间:2019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