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大新闻网讯 (贵大记者团 杨蒋龙 高秀娟 徐红彩) 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农村地区开展脱盲再教育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增强脱盲再教育教学力量,校团委在寒假期间发动我校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农村地区开展脱盲再教育。24 个学院,112 支团队,780 余人走入贫困地区,用自己的所学助力脱贫攻坚。教授基本知识、宣讲基本政策、提供技术帮扶……他们各尽其才,为扶贫扶智而努力。让我们去一起听听他们的故事。
小茶叶大学问 ——助力名茶“春燕”种植
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积极响应号召,在校团委、研究生团委的共同指导下,成立了两支寒假“脱盲扶智”社会实践队:团体实践队与个人实践队。个人实践队由2017级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刘康进行组队,在 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卡子镇仓房村开展为期三天的志愿服务活动。
为了更好地组织这次寒假实践活动,实践队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寒假实践地点—— 卡子镇是实践队员的家乡。此次活动不仅仅是对贫困地区的村民进行基础知识教育,还要对当地名茶“春燕”种植农户开展技能培训。“春燕”知名度颇高,但大部分农户对于茶科学种植知识的掌握程度还不够全面,导致茶叶的优品率不高,因而实践队积极对农户开展茶生产技能培训,继而为当地的脱贫攻坚贡献智慧,活动也得到当地镇、村委组织的大力支持。
1月22日,在前期的沟通工作完成后,实践队组织相关专业人士,对村民王景友与邓永宏两家开展茶种植技能培训,活动采用实地教授讲 解 的 方 式,培 训 内容包括土壤管理、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方 面的知识。紧接着实践队对茶叶修枝与摘采进行了系统、科学讲解。经过这些讲解,两家农户对茶树生产流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更新了之前不精准的理念与操作,这对后续茶树种植活动的开展无疑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寒假实践队员刘康说:“2019年春茶时节,王景友与邓永宏两农户的春茶将会明显的改善,这种明显 的差异对比,会让更多的农户向两家接受培训的农户咨询更科学的方法开展茶生产活动!”
在开展茶产业之前,该地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种植,为了生存,农户频繁开采土地,导致环境越来越恶化,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直至后来实施退耕还林政策,这一恶性循环才有所改善。如今在党的政策引领下,该地推行绿色发展:茶种植不仅符合国家政策,还可以改善自然环境,与此同时村民的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富裕、和谐。“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他们相信通过此次技能培训与政策宣讲社会实践活动,该地的经济、民生、生态会越来越好,走上经济富裕、民风纯美、生态优美的小康之路。
此外,实践队针对村民实际需求,继续开展识字培训活动。鉴于村民对就医、资助、子女就学等政策格外关心,实践队就针对此类政策进行宣讲:进一步加深群众对农村合作医疗缴纳重要性的理解,结合白河县现有政策详细讲解国家对于困难群众在生活各个方面的资助情况,并就子女就学的奖助学金、生源地贷款等政策进行了深入阐释。
学其所用 用其所学——助力动物养殖
周玲、张明华是动物科学学院2018级兽医专业的研究生,同时也是新风志愿者服务队的队长和副队长。为贯彻落实此次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农村地区开展脱盲再教育活动,动物科学学院自发组织新风志愿队。实践队选择在黔东南黄平县上塘镇这一极度贫困乡镇展开工作,他们在了解当地贫困群体关于生活基础知识、动物养殖及疾病预防等方面的不足后,选择为其教授养殖相关技能并详细讲解了国家对于贫困群体的优惠资助政策。
“我们总共分为4个小分队,每队5人,分别去往白岩村、碗厂村等8个不同村落,落实到每家每户,几乎达到了上塘镇全覆盖。”张明 华 说 道。在 向 村 民讲授养殖技术时,他们不仅将其集中到镇上统一授课,还对部分贫困村中居住较远交通不便的农户进行上门指导,内容包括近期大家特别关注的非洲猪瘟、农村常见的人兽共患病、上塘镇大力发展中蜂养殖的相关知识技术、动物的疾病防控……当地有很多居住在深山里的老人不愿搬迁,缺少劳动力和经济收入,为使老百姓脱贫致富,上塘镇大力发展蜜蜂养殖,努力打造甜蜜小镇,养蜂规模几乎达到了上塘镇全覆盖,贫困户100多户参加,但由于养殖技术跟进不上,缺少产品推广平台等问题,导致农户经济收入不高。“因为我在当地提供养蜂技术指导,所以我有所了解,政府给农户免费发放蜂箱,这样他们就不用每天很辛苦地下地打猪草,但还是有很多人不愿去领;政府召集青壮年返乡创业,他们也不愿回来。这些都是思想上的僵化,头脑转不过来,所以扶贫要先扶智。”张明华说道。
除了蜜蜂养殖,张明华还就当地农户养殖鸡的情况向记者解释道,因为缺乏科学化、系统化的饲养管理,导致养殖户的鸡大部分死亡,损失严重。这不仅仅出现在鸡的养殖方面,猪、牛、羊等各种家禽也有这些问题。动物疾病防控的意识薄弱、盲目的跟风、文字上的交流困难……这些根本问题的解决是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关键。所以实践队就养殖中育苗、驱虫保健等问题给养殖户进行详细的解答,还给他们提出了很多补救措施,以减少经济损失。
对于今后的工作选择,来自农村的张明华表示:“我一直都在从事动物养殖的工作,在基层我能得到更多锻炼,我希望用我的知识帮助更多的人。”
就大学生担心与当地人交流沟通等问题而不敢参加志愿活动,周玲建议道:“有担忧是肯定的,但你和小伙伴如果有这种想去参加志愿活动的想法,就可以组队实践。勇敢迈出第一步,才能成长。”
助力脱贫攻坚 家人齐上阵
当看到脱盲再教育的文件时,石凌云知道,她有机会和家人一起工作了。这是这个来自阳明学院社会科学学部法学181班的小姑娘人生中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对此,她充满了期待。2018年,政府加大了脱贫攻坚力度,抽调国家事业单位人员驻村扶贫,石凌云的父母也在其中。因为扶贫工作时间长、任务重,父亲就在荣光村工作,所以石凌云决定去荣光村开展活动。
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木黄镇荣光村,属于武陵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是国家级贫困县。
2019年1月20日,石凌云和父亲坐上了前往荣光村的中巴车,抵达后,他们来到农户家门前,看着眼前重修翻新的房屋,方便的自来水、村村通的水泥路……相比以前坑坑洼洼的泥巴路,现在的条件有了巨大提升。经过调研,她了解到,村里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很多,年轻人都为了生计外出打工,文盲率高,思想观念落后,生活基本常识缺乏……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石凌云知道自己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
1月23日,石凌云正式开始了活动。据她回忆,她去的第一户人家只有一个空巢老人,老人的老伴已经去世,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孙子患有重病,家里空空荡荡,没几件像样的家具,荒凉得不像一个家。她一进去,老人略显惊诧,石凌云解释来意后,他便颤颤巍巍地拿来几个橘子递给她,热情地对她说:“自己种的,好吃,来,多吃几个。”看着老人饱经风霜的面孔,石凌云的心中一片暖流划过。石凌云在和老人闲聊的时候问老人识不识字,老人说,他这一生从来没有受过教育,怎么会写字哟!平时签名什么的都是让别人代签的,说着老人便哈哈大笑起来。只是那笑声在石凌云听来却满含心酸与无奈。得知老人姓任后,石凌云便手把手地教老人写他自己的名字。老人上了年纪,手脚不灵活,拿着笔的手一直在发抖,让石凌云印象深刻的是,单是一个“任”字她就教了十几遍。但当老人能完整地写出“任”字的时候,她特别激动。接着,她又教了老人一些基本的东西。之后,石凌云又走了几家,接着教不识字的老人写字。在不知不觉的忙绿中,已经日落西山,在碾着夕阳的车轮中,石凌云结束了她一天的“教学”。
石凌云又一次来到荣光村时,当地小学还没放假,但那些小学生基本上都属于“放养”状态!并且孩子家长也没有什么教育意识,又舍不得管教,很多人对孩子的教育还停留在管温饱、好好活着的阶段!孩子的教育对每个家庭都至关重要,但村里却毫不重视!有感于村里的教育现状,石凌云拉开了下一个活动的序幕。
经过耐心地交涉,石凌云在院坝里聚起了十几个学生家长。她拿出“演讲稿”,用当地的方言和大家讲解教育的重要性。
院坝宣讲结束后,石凌云去到一户有小孩的老人家中,石凌云友好地对小孩说:“你有什么题不会的,可以来问一问姐姐,姐姐可以帮你……”
小男孩竟毫无礼貌对她说:“我要你管!”脸上带着浓浓的疏远。
石凌云暗暗记下,和家长沟通了一会儿之后,就去下一家了。
后来,石凌云又去了他家,她给小男孩带去了一些零食,小孩子的世界就是那么的单纯,对石凌云的疏远在美食的诱惑下不堪一击,石凌云和他们一家人闲谈时发现那个小孩在坐着画画。石凌云问到:“你在画什么?”小男孩说:“我在画你呀!”看到小孩画中的自己,石凌云满是感动,虽然小孩的画功不怎么样,但她的内心还是很温暖的。从一开始的疏远防范,到现在的接纳,这让石凌云更加坚定,做什么事都要有个过程,多接触沟通几次,很多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当记者问到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时候,她说:“在农村这样的地方,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走得出来,不可能一代一代全是农民呀!”
除了教人写字、教育宣讲,石凌云还进行了政策宣讲,让村民配合干部的工作;教授生活基本常识,帮助他们避开健康误区。当记者问她是怎么解决午饭的时候,石凌云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是在农户家吃的,他们很热情,和他们聊天到吃饭的时候,他们就会留我下来吃饭。嘿嘿,尤其是过年那几天,他们热情得不得了,我走的时候,就往我衣兜里塞东西,糖、瓜子、水果……我的衣兜被塞地满满的。”
石凌云说,当实践工作告一段落时,也已经马上要过年了,但她的父母积极响应县里提出的“苦战15天”的口号,仍然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他们一家三口都在年三十才回家,年夜饭也只是草草解决,大年初一,她的父母又下乡了。“我能和父母一起奋战在一线,感到非常光荣,这样换一种方式的陪伴让我倍感值得。同时,我的社会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知道应该如何和别人进行沟通。这些都激励着我,让我以更加严格的标准来鞭策自己,不断成长。”
【责任编辑:马盈盈 实习编辑:田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