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上的贵大声音】《 农民日报 》:高校扶贫打出“三套组合拳”——访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

发布者:校办站点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03-18浏览次数:328

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在这场攻坚战中,高校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库和智力源,如何在脱贫攻坚中主动担当,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探索参与脱贫攻坚的多元化路径,为扶贫工作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成为来自贫困相对集中省份高校代表热议的话题。

日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贵州大学立足贵州,在扶贫工作中动了真感情、用了硬措施、探了新路子,成为贵州脱贫攻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宋宝安介绍,贵州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贵州大学充分发挥学、智、力人才优势,通过技术扶贫、产业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等模式,开启“科教扶贫扶智(志),贵大再出发”行动,打出“三套组合拳”,抓好大扶贫战略行动。

一是科技扶贫出重拳。宋宝安说,贵州大学的植物保护是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围绕“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着力支持贵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在贵州省首批100个全省高校服务农村产业化项目中,贵州大学了占48个,全校400余名各类专家带领各自团队,在全省建立示范基地50余个,培训农民及技术人员2.8万余人次。

“植物保护学科的10余名教授带领60余名博士生,在全省23个重点产茶县建立了25个共13.2万亩示范基地,开展了茶树、水稻等病虫害绿色防控、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培训和推广应用,为贵州700多万亩茶产业和优质稻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学校教授龙友华助力修文县猕猴桃产业,在他的科学指导下,修文县猕猴桃产业从原来的800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16.7万亩,年产值达10多亿元;学校教授潘学军、安华明团队解决了贵州省刺梨和核桃等精品水果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宋宝安说。

二是教育扶贫出长拳。“不让一个学子因贫失学,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底线。”宋宝安说。据统计,2018年贵州大学发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助)学金1.7亿元,惠及学生3.68万人次,占全校学生的86%。

三是校农结合出实拳。2018年贵州大学采购贫困户农产品2132吨,总金额2000余万元,占学校食堂采购总量的60%,覆盖21个县、42个乡村,惠及贫困人口2251户、8349人。

“下一步,贵州大学将进一步以科技特派员、科技副职、博士村主任等为抓手,紧紧围绕‘聚焦产业八要素’,在农业标准化、优质化、品牌化等方面持续打好‘三套组合拳’,更加融入贵州脱贫攻坚和农村产业革命主战场。”宋宝安说。

本报记者刘久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