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晚报:中外科研人员研讨防灾减灾

发布者:校办站点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12-24浏览次数:410


研讨会现场


12月20日,中日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研讨会在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召开,日本国驻重庆总领事小松道彦、日本山口大学教授山本晴彦等与贵大百余师生进行了防灾监测预警专题分享。

日本国驻重庆总领事小松道彦介绍,日本是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今年7月,日本西部地区连降特大暴雨,引发30多年来最严重水灾;9月,25年不遇的最强台风“飞燕”登陆日本,紧接着北海道南部又发生6.7级强地震。

同时,贵州省因为独特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地质环境比较脆弱,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是中国自然灾害损失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如何有效地进行监测预警,将损失降到最小程度是重要的课题。

今后人类仍然要与各种自然灾害共存,日中两国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应该加强相互间的交流与学习,分享专业领域的经验和成果,共同携手提升抗击灾害的能力。今年恰逢日中友好和平条约缔结40周年,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作为开端,今后加强日本与贵州省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防灾救灾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山本晴彦是日本山本大学地质灾害领域著名的教授,通过PPT向与会者作了题为《日本地质·气象灾害的特征与防灾应变机制》的讲座。首先借由2010年山口县西部暴雨案例,分析日本喀斯特地形特征与地质灾害;接着实例分析探讨他本人参与的宫崎县北部北川霞堤防洪效果研究,最后说明日本国在防灾信息,提升区域防灾能力与构筑减灾机制的必要性、方法、步骤和经验。

自然资源部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主任朱立军教授在发言中说,贵州位于东南亚地质岩溶中心地带,且贵州多山川,是自然灾害多发地。但正是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原贵州省国土整治与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几经升级,2013年1月被贵州省科技厅批准为“贵州省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2005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为“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6年12月又通过国土资源部组织的建设验收,成为如今的“国字牌”——“自然资源部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其中“岩溶地质环境”与“岩溶地质灾害”是该实验室两个极具特色的研究方向。

贵州大学与会师生在研讨会上讨论激烈,不少在读研究生根据参会专家所发表的前沿论文内容,及讲座中涉及的具体问题做探讨发言。此次研讨会后,专家们还将参观贵州省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中心、地质灾害预防重点实验室等。 (记者 张志红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