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贵州大学诗教的廿载耕耘与绵延传承

发布者:校办站点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8-11浏览次数:1416

作者:郑元宁

走过百余年历史长河的贵州大学,坐落在风景优美、民族韵味独特的高原明珠贵阳市花溪公园旁。这里,春来花团锦簇,夏至燕语呢喃,秋之水墨尽染,冬临溪山如黛,形成贵州大学如诗如画般四时景色。历史上的贵州大学,人文荟萃,曾以诗词学府著名,有许多名家学者在这里施教、著作、工作、生活、栖憩,亦有万千学子在这里求学、闻道、成才,成就黔中学府千古佳话。

上下联动 打造校园文化品牌


青岩诗乡联谊会,诗友即兴创作。

经典诗词歌赋吟诵晚会 陈恒 摄

中华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经典和精华,是人文精神的“基因图”,思想道德的“定盘星”。贵州大学长期重视并力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师生中传承弘扬,一直倡导并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诗词的诵读和创作,那些历届喜爱吟诗作赋的老师同学,他们或吟诵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或讴歌美好时代,或抒怀人生情怀精彩,传承一股夕阳西下、烟雨疏桐、仰望星空、俯视大地的高原熏风,形成贵州大学一道亮丽的校园文化风景。

贵州大学的诗教发端早,基础厚,土壤肥,前景好,百余年间,师生创作的诗词超万首。上世纪末,高等学校素质教育风起云涌,进一步推动了贵州大学中华传统诗词的教育、传承、创新工作,诗教活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2000年,中文系率先开设了《汉语诗律学》,正式开启学生既有诗词鉴赏又有诗词创作的新时代。之后,贵州大学相继成立桃源诗社、麟山诗社、博雅诗社、浣纱诗社、雅河诗社、黔山诗社、翰林诗苑、龙潭诗社、松涛诗社和老年大学诗词组织等20多个诗词社团。这些社团遍布贵大各校区、各学院,专业涵盖文、理、工、农、法、经、管、艺等10余个学科门类,成员有白发苍苍的老教授,有初入学府的青年学子,有全日制的本科、硕士、博士生,有亦工亦读的进修生,在美丽的花溪河畔,在盎然纯真的溪山土地上吟咏、创作、交流。

近20年间,诗词爱好者足迹遍布祖国各地,创作诗词几千首,出版专辑10余本,《光明日报》《中华诗词》《中华诗教》等报刊作了大量的刊载和报道;培养诗词爱好者上万人,发表诗词作品4000余首,培养了王纪波、陈泽兰、曾入龙、马腾飞、陈少聪、薛景、晏水珍等青年诗人和诗词骨干。人们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全国诗词大赛”等舞台上,欣喜地看到了贵大师生的身影。

州大学的诗教步伐正朝着“十百千万工程”坚实迈进,即:用10年左右的时间,培养10名优秀年轻诗人,全校保持百名以上诗教工作骨干,培育千名左右诗词积极分子,常年保持万名诗词爱好者。该工程的实施,受到各方的关注和好评,贵州大学因此荣膺“贵州省诗教先进单位”“全国诗教先进单位”称号,这与学校党委的重视,与各级组织的责任和担当,与一些热爱中华诗词的诗教先行者们是分不开的。

今年89岁高龄的冯泽老先生,原是贵州农学院党委书记,农学院与贵州大学合并后,他担任贵州大学诗词学会会长,文学修养涵养深厚,爱好诗词创作,热心学校诗教工作,筚路蓝缕、亲历躬行,是推进贵大诗教工作中的倡导者、参与者和践行者。10多年来,他对学校诗词社团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对学校诗教的倡导和推动,付出了不少心血。他广泛联系国内、省内诗词界的专家学者来学校开展诗词讲座、交流与指导,并亲临讲堂倾囊教授,还带队组织诗词爱好者到野外采风创作,组织开展诗词创作研究,编辑出版诗刊、诗集,哪怕生病住院也不忘《贵大吟苑》的组稿编辑工作。他特别重视对学生诗词兴趣组织的引导和培养,注重选拔、培养学生中诗词创作优秀人才……所有这些,凝聚了冯泽先生对青年学生诗词人才的关爱、启迪、教诲。

2008年,《贵州大学报》增开《贵大吟苑》诗词副刊。《贵大吟苑》是发表诗词作品、开展诗词交流、进行诗词知识普及教化、培育青年诗词新锐的重要阵地和平台。10年间,《贵大吟苑》出版50期,发表诗词作品4500首、文论150篇。其中知名诗人杨叔子、李文朝、梁东、丁芒、钟家佐、欧阳鹤、晨崧、林峰、允贤、赵西林等近40人作品1200余件,学生作品1800余件。学生作品中,300余人次400余首诗词被《光明日报》《中华诗词》《中华辞赋》《中华诗教》等多种报刊转载。历届学生编辑和骨干力量,先后有王纪波、陈泽兰、曾入龙、马腾飞、陈少聪、薛景、晏水珍等7人入选全国“青春诗会”。《贵大吟苑》还介绍了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江汉大学等10余所知名高校的诗教经验及师生作品,推出贵大有史以来的16名知名诗人的诗词佳作。《贵大吟苑》以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版面活泼的特点,赢得全校师生的喜爱和国内诗词界名家的青睐。

20年来,贵大把“抓诗词教育,创诗词名校”作为学校思想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把普及提升诗词知识、推进诗词创作、开展诗词创作研究、培养诗词人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并积极组织推进开展诗教各项活动,利用校内各类宣传媒体营造诗词校园文化氛围,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繁荣发展。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团省委、中华诗词学会、贵州省诗词学会等单位部门领导对贵大诗教给予了指导、支持和帮助。

各方协力下,王瑛、袁本良、王晓卫、李惠民、黄润蓬、张闻玉、房开江、赵永刚等老师走进讲堂、参加诗词鉴赏、参与大赛评比、指导学生创作。朱洪波、周乐成、罗勇、杨楠等与现任校诗词学会会长黄莉等主动策划、组织学生诗词活动,对推动贵大的诗教全面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2005年始,学校每年在预算中专门拨款支持诗教工作,从5万元到50万元,为诗词爱好者学习、交流、培训、创作、表演、比赛等提供有力支持。

不仅如此,贵大还承办或参与承办全省大学生中华诗词大赛、全省十大青年诗人颁奖晚会、贵州省诗词界交流活动、贵州大学大学生诗词大赛、《中华魂·端午颂》诗词表演大赛、诗配画展览、贵州大学·青岩诗乡诗词爱好者联谊会等活动。而各社团各自组织的交流、创作、表演活动,吸引广大师生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