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蓝莓“唱响”致富歌——记我校林学院教授王德炉

发布者:prman发布时间:2018-07-05浏览次数:4449

贵大新闻网讯学校新闻中心 梁昱坤 杨丽 报道)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全县土地面积78%以上是低山、丘陵、河谷和盆地,苛刻的地理环境成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障碍,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始终无法摘掉。上个世纪末,麻江县开始进行蓝莓引种试验,一大批专家、学者先后投入到蓝莓繁殖培育的艰辛探索中去,最终全面掌握了蓝莓的品种选育及丰产栽培等关键技术,成功闯出一条规模化、产业化的蓝莓发展之路。2018年,当地蓝莓综合产值达到2.5亿元,带动1.1万人参与蓝莓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3000余名。“种蓝莓能挣钱”在麻江已成为共识。

在这一颗颗“致富果”背后的专家团队中,有一位贵大人的身影值得人们注意,他就是我校林学院教授王德炉。作为麻江蓝莓团队中唯一一位来自贵州大学的专家,11年来,他为麻江有机蓝莓产业发展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最初的考验,十年磨一剑

目前,麻江县蓝莓种植面积已达6.4万亩,其中取得有机认证1000余亩,取得有机转换认证1.4万余亩,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蓝莓种植基地。18年前,麻江县在宣威镇龙奔建立10亩蓝莓栽培试验园;3 年后,栽培试验示范园面积扩大到200亩,填补了我国西南地区引种蓝莓的空白,也从此开始了一个新兴的产业。初试成功的喜悦,很快被接下来的困难冲淡了。

示范基地最初只有200多亩,引入了十余个蓝莓品种,经过初步试验观测,部分品种在麻江适应良好,可以考虑进行推广。但当时在国内没有蓝莓苗,怎么办?大量从国外引进不现实,只有自己繁殖才是唯一出路。从此,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漫长摸索,这是王德炉在麻江遇到的第一个考验。

蓝莓苗的繁殖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扦插,另一种是组织培养。不同的繁殖方式,苗木的存活率、需要采用的培养机制与繁殖材料以及水分、温度的控制都不同。为了找到适合黔东南州土地的蓝莓繁殖方式,王德炉与团队成员一步一步探索,一点一滴记录,经过多次试验,最终决定采取扦插方式进行繁殖。功夫不负苦心人,他们的第一批试验品收获不错,长势大好,为蓝莓在贵州、乃至整个南方的推广种植打下了基础。在最初的几年里,南方地区包括云南、四川、重庆、两广等省份的蓝莓都是从麻江进行引种种植的。

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挑战。土壤需要如何改良?苗木如何栽植?如何进行整形修剪?如何进行松土、施肥?果实如何进行贮藏保鲜?等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国内没有任何资料可以借鉴。王德炉与团队一起,开始了十余年蓝莓种植理论与技术的科学研究,无论寒暑雨雪,风里雨里,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他,麻江蓝莓果园里洒满了他辛勤的汗水。

在这里,王德炉先后牵头实施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局科技推广示范资金、贵州省重大专项、贵州省科技特派员“万元田”、贵阳市重大专项、贵州省社发攻关、农业攻关和贵州省创新人才团队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十几项,科研经费总计达两千多万元。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探索,一个个问题迎刃而解,形成了成熟、配套的蓝莓栽培技术体系,发布了《蓝莓育苗技术规程》、《麻江蓝莓栽培技术规程》和《麻江蓝莓采收、包装贮运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组建了贵州省蓝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南方蓝莓产业科技合作组织,培养了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

目前,麻江县已拥有几个大型的苗木培育基地,蓝莓苗年产量达到5001000万株,蓝莓的种植范围涉及全县5个乡镇37个村,占贵州省种植面积的1/3、全国种植面积的10.6%,已经成为中国南方人工种植蓝莓面积最大的县、中国蓝莓的四大产区之一。此外,麻江蓝莓还获得国家级农业标准化优秀示范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 “中国蓝莓产业科技创新十强县”等称号。

有机蓝莓,麻江得天独厚

2012年,贵州省首次申报国家有机产品示范认证区建设项目,王德炉教授任评审专家组组长,力辩群雄,麻江蓝莓得到参会领导和专家的认同,一致同意向国家申报,当年全国共批准11家,麻江蓝莓是其中之一,成为贵州省首批获此殊荣的产品,经过5年的努力,“麻江蓝莓国家有机产品示范认证区”于20177月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2013年开始,王德炉与团队成员在麻江大力推广种植有机蓝莓。“贵州的空气、水和土壤没有受到污染,这是我们能够在黔东南推广种植有机蓝莓的首要条件。”王德炉说,有机蓝莓能在贵州得到推广是有一定原因的。除了这三个基本条件外,贵州无可替代的、良好的生态环境为蓝莓有机种植奠定了基础。由于山地地形崎岖,缺乏大面积的平地,这就使蓝莓无法集中连片种植,只能采取小块分散种植的方式,丰富多样的森林植被有效阻隔了果树常见病虫害的传播和大发生。可以说,贵州的生态环境对于推广有机蓝莓是得天独厚的。“另外,蓝莓本身对于化肥是比较敏感的,如果单独施用化学肥料,不但不利于蓝莓果树生长,还有可能会对果树造成极大伤害。”因为这种种原因,王德炉和团队成员决定开始大量种植、培育有机蓝莓。

对蓝莓来说,最大的病虫害威胁来自果蝇。细小的飞虫会把自己的尖刺刺进水果中产卵,从而影响水果的品质。为了防治果蝇,减少果蝇对蓝莓果实的为害,王德炉与团队一起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研究,总结提出了蓝莓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首先,用瓶子灌装引诱剂挂到树上消灭一部分果蝇成虫,其次,用黄纸板消灭粘杀一部分;同时,通过合理修剪、割除杂草、地表覆盖反光膜提高果园的通风透光度以及清理地面烂果等措施破坏果蝇生存繁殖的环境。总之,在整个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绝不使用一滴违禁农药,大大保证了蓝莓的品质。

蓝莓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一方百姓脱贫致富。蓝莓种植需要大量的劳力开展修剪、松土锄草、施肥、采摘等抚育管理,这样就有效解决了未能外出务工百姓的就业。当地农民有的自己独立种植,有的几个人一起成立专业合作社,利用自己的土地或承包别人的土地种植蓝莓并共同管理。对于家中缺乏劳动力的老弱病残,就把自己的土地通过流转承包给别人,赚取租金。截至目前,有1200户贫困户自主蓝莓种植4800亩,通过土地流转与854户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通过务工方式与2000余名贫困劳动力建立利益联结……蓝莓已成为麻江县名副其实的“致富果”。

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

“蓝莓成熟的季节,一串串蓝色的果子挂满了枝头,看到种植户把蓝莓一筐一筐的从地里面采摘出来的这种丰收的景象,是最开心的时候。”王德炉说。但对于有机蓝莓的发展前景,王德炉有自己的看法。“蓝莓产业要发展壮大,还是要走精深加工之路。有机蓝莓毕竟和一般水果不同,它具有人体保健的功能,再加上它的生产成本,让它成为普通人家餐桌上的常备水果确实不太容易。所以,有机蓝莓还是要针对有消费能力的群体进行推广,走高端化、精品化发展之路。”

目前,麻江蓝莓已经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蓝莓种植已覆盖贵州省9个地州市、76个县市区,总面积达20万亩,从业企业超过80家,投产面积近6万亩,年产量已超过3万吨,直接产值15亿元,带动农民增收5亿元,还间接带动了观光旅游、运输、冷藏、包装、农资、农具、营销等相关行业发展,蓝莓产业链总产值达20亿元以上。同时,蓝莓产业园区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原本是边、远、穷、困的山村,如今路、水、电全通,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以“农家乐”生态休闲和体验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发展,让穷村变了样,百姓脱贫奔小康。

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在继续关注蓝莓产业的同时,王德炉也转战了其他的扶贫战场。20152016年,他作为科技特派员被派往惠水,进行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2017年开始,他作为科技特派员,前往天柱,为油茶种植、培育和脱贫攻坚做技术支撑和咨询……脱贫攻坚,王德炉一直在路上。

  

【责任编辑:杨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