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面积717.6万亩,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一,产量32.72万吨,综合产值567.8亿元,带动贫困户人口49.85万人……这一组组数据是贵州茶经过多年发展的结果。
茶,不光是绿化了荒山,带富了农民的产业,茶还成为了全省仅次于白酒、烤烟的第三大出口食品行业。
贵州茶不光以香气、口感诱人,更以干净闻名。
而在这样标志性的产业中自然少不了大量的科研工作者,他也是其中一位。
“贵州林中有茶,茶在林中,绿色、环保、安全是让茶产业发展下去的基石,只有保证这些,才能让我们省的茶产业良性、快速发展。在贵州所有的茶山都可以成为旅游目的地,可以随时来看他们喝的贵州茶绝对经得起食品安全检测。而我,也正是保卫贵州茶‘安全卫士’中的一员。”
与记者说这一席话的人叫金林红,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副主任。
生性腼腆的金林红在采访过程中话语并不是很多。不过,当与记者聊起如何让贵州的茶安全可控,质量提高时,他的“话匣子”立马打了开来。
论其原因是他研发的贵州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贵州茶的安全和质量。
金林红向记者介绍,绿色防控是从农田生态系统整体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积极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恶化病虫的生存条件,提高农作物抗虫能力,将病虫危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的防控技术。它对持续控制病虫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它也可以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如今,金林红以宋宝安院士“生态为根、农艺为本、应急防控为辅助”的现代植保理念为指导,与团队成员一起在凤冈、湄潭、都匀、石阡、江口等30余个产茶县建设了32个绿色防控示范基地,累计示范12.9万亩,培训茶农和农技人员3000余人次,为我省20余个产茶县(市),近百万亩茶园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和质量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贵州的山秀、水美,正因如此,我们贵州可以卖山、卖水、卖空气,坚信贵州千山万壑绵绵不绝生生不息的茶山永远是金山银山,永远是绿水青山。”金林红说。
不光是茶的绿色防控,金林红在水稻的病害防治上也有自己的“绝活。”
多年前,南方水稻曾经患过黑条矮缩病,得到这个病的水稻几乎绝收。
金林红在宋宝安院士带领下,以团队自主创新的毒氟磷免疫激活技术为核心,辅以吡蚜酮切断传播媒介的绿色防控方法,弥补了传统防控方法“只能控虫、无法防病”的不足,构建了播种期基础免疫、秧田期健身免疫、大田分蘖期增强免疫的控虫防病技术体系,防治效果>70%。而与传统防控方法相比,亩均增产100公斤以上,减少农药用量20%以上,有效解决了水稻南矮病的防控技术难题。
能成为贵州省首届“创新争先·科技榜样”个人,金林红倍感荣幸的同时也深知责任重大。
金林红说:“我希望把绿色防控技术用于更多领域,让百姓吃的安心、吃的放心的同时也要让产业更加绿色、环保的发展。”
个人荣誉:2003年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年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工工业协会二等奖;2013年获贵州省教育成果一等奖;201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人生格言:恪尽职守,精益求精。
专家评语:系基层一线研究人员,在我国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理论和应用上取得重大成就,构建了“生态为根、农艺为本、化学防控为辅助”的绿色防治技术体系,为云贵川百万亩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和质量安全提供技术支撑,有效地解决了我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技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