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10月20日,党的十九大代表、贵州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陈坚接受记者采访。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杜朋城 摄
(文/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周雅萌)
贵州因山而名、因山而灵,其特色在于这山水之间。坐落在灵山之中的贵州大学也因这些“山地”特色学科搭建起了教育发展的“高速路”。
在20日的十九大贵州代表团集中采访上,党的十九大代表、贵州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陈坚围绕贵大特色学科建设、教育扶贫等方面与记者分享自己的想法。他说,“十八大以来,贵州发展成绩是惊人的,成效是可观的。作为贵州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贵州大学在全国高校竞争之中也同样需要‘后发赶超’。如何走出别于东部沿海高校的发展新道路,打好‘特色牌’是关键。”
学科的特色,源于当地自然的禀赋。贵州的茶叶种植面积属全国第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种类繁多、品质上乘的贵州茶。“但我们的茶文化传播、茶叶种植加工等人才培养比较缺乏,所以贵州大学特别设立了茶学院。”陈坚说,茶学院的设立既立足贵州特色又补齐教育短板,是双赢之举。
学科的特色,也源于政策的优势。大数据作为贵州三大战略之一,是贵州乘“云”而上,弯道取直的独门“利器”。想要发展好大数据,核心在人才,人才的培养,落点在教育。贵州大学应时设立了“大数据与信息技术学院”,用实际行动肩负起培养数据人才的重任。
“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在学科设置方面,我们除了要保证“全”还需要注重“专”,贵州的山地特色就是我们特色学科建立的落脚点。”陈坚说,贵大立足贵州实际设立了茶学院、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大数据与信息技术学院,2015年底又设置了贵州大学的医学院。大量具有“黔地”特色的学科彰显了贵州丰富的资源及资源背后可挖掘、可使用的珍贵价值。
贵州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精准发力的战略部署,让贵州的茶业、中医药业、大数据产业等发展欣欣向荣。贵州大学开设此类特色学科正是紧密结合贵州特色的正确之举。
陈坚还自豪地补充说:“在今年发布的“双一流”名单中,贵州大学以植物保护学科入选“双一流”学科,充分证明我们研究的学科方向是中国需要的,是世界研究较少的,同时也是立足于本地的。”可以说,贵州大学入选“双一流”学科,是贵州高校加速跨越发展的又一重要契机,也表明贵州特色教育在国内国际上的重要性逐步凸显。
立足贵州建设特色学科其实质一是打出“特色”牌,打响贵州高校知名度;二是因地制宜培养农村学生,提高本土就业率,实现教育一人脱贫一家;三是通过特色学科研究,使科研技术能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带动产业脱贫。
“教育是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不仅要扶贫,更要扶‘智’和‘志’,有了志气,有了知识,贫苦就不再是阻碍。而特色学科的教育正是在提高自身影响力的同时,也为贵州的脱贫道路增‘智’提速。”陈坚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