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先锋网:十九大时光|贵州大学:教育开放促进文化交融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10-24浏览次数:65

作者:王颖 王梦非

2014年9月,来自越南的阮氏玉凤在家人的支持下,来到了贵州大学人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读研。三年的时间里,阮氏玉凤不仅很好地完成了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学习,还抽出时间去到北京、广州、武汉、青岛、广西等地领略了不同的中国地域风情。她说,这是认识中国的一个很好机会,通过这个机会,她发现了中国的百变魅力。

“这一切都要感谢东盟教育的联合,是各国的开放与包容让我们能够交换、相聚在一起学习。”阮氏玉凤说,自从来到中国,她不仅认识了许多各国的外国朋友,还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能力与认知水平。

近年来,贵州高校积极努力拓展对外交流合作平台,使得贵州对外开放的格局呈现出更多元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贵州高校开始为了向世界各国讲好贵州高校故事而努力。同时,贵州省委省政府也组织贵州高校抱团走出国门招生宣传,在越南、韩国、柬埔寨、印尼等国举办留学贵州的教育展,这不仅扩大了贵州的影响力,还吸引了更多的留学生。

                                       新入学的留学生们参加消防演练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人都享受到平等而有质量的教育。贵州大学作为贵州高校之一,在努力让留学生感受到平等而有质量的教育上也做出了非同寻常的努力,让留学生能适应在黔的生活。

贵州大学作为贵州高校之一,在教育对外开放中做出了很多努力,在积极招收留学生的同时也十分注重留学生在黔生活的适应。10月20日下午,在贵州大学一篮球场边,国际教育学院的老师们正组织今年新入学的留学生们参加消防演练。据留学生管理科杨老师说,演练前校方已为学生们举行了知识讲座,教他们危急情况如何逃生、报警电话和消防电话分别是多少等内容,让留学生能更好地习惯异国生活。

来自蒙古的23岁女生吴忆祺,现在已经是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一年级的研究生了。“学校和老师经常为我们留学生开展一些类似今天的消防演习的活动,帮助我们融入当地生活。在生活学习上有什么问题,老师也从来不拒绝我们,会积极帮助我们,让我们感觉像在家一样。”吴忆祺笑着说。

                              吴忆祺现在已经是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一年级的研究生了

在谈到对贵州的印象时,她用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告诉记者:“贵州的气候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比起蒙古零下30度的冬天,贵州冬天比较暖和,气候宜人。”她表示在中国学习汉语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交到很多中国朋友,了解更多中华文化。她表示,毕业后如果有机会的话,还想留在贵州大学读博士。

近年来,贵州响应号召,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教育开放也使得更多的留学生来到贵州。10月20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贵州代表团集中访谈活动中贵州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陈坚说:“东盟国家和中国也有一些产业的互补性,我们国家也要强调文化要出国,我们在不断地建孔子学院,也是在对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做努力,所以我觉得这项工作是很值得去做的。现在东盟国家的需求也比较大,所以我们要满足一些东盟国家的需求,也满足国与国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如今,越来越多的东盟国家留学生来到贵州,贵州和世界在文化的交流与交融中取长补短,看到了更广阔的平台,不仅促进了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还促进了贵州的对外开放。

据悉,在2017年贵州大学接收的来自埃及、乌拉圭等42个国家和地区的长期留学生、短期项目交流生中,就有24个为“一带一路”国家。相信随着中国发展日益强盛,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留学生不断来华学习先进经验和传统文化,而这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和建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